△黨中奎,河南唐河縣人,少將軍銜。河南滎(xíng)陽滎陽,縣級市名,屬鄭州市,河南長垣(yuán)長垣縣是河南省省直管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東隔黃河與山東省東明縣相望,南與封丘縣、蘭考縣毗連,北與滑縣、濮陽縣接壤,因“縣有防垣”而得名,河南澠(miǎn)池澠池縣隸屬于三門峽市,其名來源于古水池名。
1、唐河有多少名人?
將軍是軍中閃亮的名星,也是一個地方的驕傲。今天介紹幾位1988牢以后授銜的河南唐河縣籍解放軍將軍,他們是:△李慶雙,河南省唐河縣人,海軍少將,1956年生,海軍特級飛行員。1974年入伍,任飛行團團長、海航6師副師長、師長,東海航空兵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員,2007年7月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丁兆乾,回族,河南省唐河縣人,少將軍銜,
1939.年6月出生,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川省軍區司令員等。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謝友民,,河南省唐河縣人,海軍少將。1936年12月出生,1962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海軍廣州基地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廣東省軍區副政治委員。1992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劉永貴,河南省唐河縣人,少將軍銜。1951年出生,1968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防化指揮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2002年任防化指揮工程大學校長,△黨中奎,河南唐河縣人,少將軍銜。1937年生,先后任參謀、處長,1990年調任總參辦公廳副主任,由于資料不全,也沒有找到他們的照片,歡迎友友們補充。
2、河南有很多地名一讀就錯,你能讀對幾個?
中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地名也不外如此,很多地名經過漫長的歷史變遷發生了變化,早已不是字面上的讀音,作為河南人,以下這些地名,你一定或多或少讀錯過,或者聽到其他人讀錯過,那么小編來科普一下以下這10個一讀就錯的河南地名,你錯了幾個?河南浚(xùn)縣浚縣隸屬河南省鶴壁市,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浚縣原來不叫浚縣,漢代稱“黎陽縣”。明洪武三年(1370年),將黎陽縣改稱浚縣,縣城從浮丘山頂向北遷移至現在的城址,并在明初先后四次從山西洪洞向浚縣移民,新建了300多座村落,大量的山西移民進入縣境,把浚“jùn”讀成了“xùn”。久而久之,“jùn”縣就成了“xùn”縣,而“黎陽”則成了歷史稱呼,河南武陟(zhì)武陟縣的“陟”字,讀(zhì)這個音,表示登高或者晉升的意思。
武陟縣屬于河南省焦作市,地處豫北懷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早在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后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武陟地區屬于冀州,稱覃懷。商周時期,根據明萬歷十九年《武陟志》的記載:“武陟縣,周武王牧野之師,興茲土,故名,”春秋戰國時期,武陟縣先后屬于鄭國和魏國。公元596年,隋朝分修武縣南部置武陟縣,武陟縣名開始于此,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河南滎(xíng)陽滎陽,縣級市名,屬鄭州市。滎陽位于鄭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下轄9鎮3鄉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風景區管委,人口59萬(2013年),面積908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建成區面積17平方公里,滎陽是象棋的故里、鄭氏的祖地、閥門之鄉和建筑機械之鄉。鄭州市西部的滎陽市在遠古時代瀕臨黃河,曾是一片沼澤地,名為滎澤,或稱滎波,
古人在滎澤向陽的高崗上群聚為生,建起了滎陽城。河南柘(zhè)城柘城縣屬于河南省商丘市,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于柘城,夏朝時期,柘城稱“株野”,商朝時名“秋地”,周武王建立西周后,柘城縣為“三恪”之一的陳國開國之都,晉國被一分為三后,柘城縣大部分屬楚國。秦始皇建立秦朝,以邑自古盛產柘絲而得名“柘縣”,至隋朝時定名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