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過年包紅包,跟其他地方肯定也是差不多,多則一個紅包幾千塊,少則五塊錢的也有,沒有說給五十就可以這種說法,因為看了地圖我們自己都不信。一般人廣東人,過年見面,給小孩或晚輩封個紅包當“利是”,新年大頭,圖個口彩,讓接紅包的人講些吉利話,大家高興高興,只是為了過年造個喜慶氣氛。
1、為什么廣東人過年紅包最少?
在很多廣東人的觀念里,每個人都憑本事堂堂正正賺錢,自食其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靠過年想辦法拼命去領別人紅包指望能夠自肥一把,這種人,又領不了幾個錢,又只會讓別人小看,一般人都不會占別人這種便宜,更不想更別人看低自己,自己也不想別人這樣占自己的便宜,所以,自己也不占別人這種便宜。這叫“己之不欲,莫施于人”,
有人格尊嚴的人,都會有這種基本的正常思維。一般人廣東人,過年見面,給小孩或晚輩封個紅包當“利是”,新年大頭,圖個口彩,讓接紅包的人講些吉利話,大家高興高興,只是為了過年造個喜慶氣氛,這樣做,非常好。亂撒錢的人除了想充大頭,亂顯擺,沒有任何其他原因,而指望過年明博別人亂撒錢來撈一筆,這種意識肯定不健康。
2、廣東明明經濟很發達,為什么廣東人的過年紅包只有2塊錢?
我湖南人,老婆廣東人,我覺得應該還算有直接發言權了吧。在禮金方面,夫妻雙方簡直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了,廣東這邊紅包叫利是錢,圖個吉利而已,我自己都收到過兩塊錢的,然后現在包出去的基本上五塊錢的,給老婆家人這邊,老人一般是111,168,188什么的數字,平輩以及小輩就100,50、20的。朋友同事辦喜酒以前就是100,現在200,
參加過有一個佛山本地的婚禮,禮金還退回了。開始以為是不是嫌少什么的,結果一問才知道這是當地習俗,有原封不動折一下返回來的,有返回一些帶8數字的,甚至還有超過你紅包返回來的!我自己娶老婆,才收了10000紅包禮金,然后丈人來新房做客時回給我們個幾千塊紅包,然后帶一堆東西。唯一一個要求就是當初買房時加了個老婆的名字,
3、廣東新年紅包金額被評為全國最低,如何看待廣東這一現象?
不知道是什么開始,一種祝福一種好意頭演變成一種攀比了,我個人覺得紅包多與少不在于金額,在于的是一種意頭。如果人們在意的是金額那我們將失去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紅包只是過年的一部分,給得多與少在于心意,廣東那么富有但是紅包是最低的我覺得這個可以提倡值得大家去學習,而不是去比較哪里給得多,也不希望失去一種年的味道。
在我們老家就是這樣也許一個紅包很大但是里面可能只放1塊錢或者5塊錢用來派發的,我覺得這樣很好,大家也不用覺得很小氣拿不出手,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如果你一個紅包給50或者100的話那村里小孩很多我估計你發到可以破產,我倒是覺得越有錢紅包金額越少,越沒錢紅包金額越大,這也許就是愛裝吧,過年了我還是喜歡去銀行兌換一些10塊5塊的現金用來發紅包,這樣我個人覺得剛剛好,也希望大家不要拿紅包金額來寒了一個年。
4、廣東人為什么把“紅包”叫“利是”呢?
利市和紅包肯定不是一回事,因為利市在很多地區都有,是一張印有人物圖案的方形紙片,是過年時用來貼在門頭等各種需要吉利,需要清吉平安和開門大吉的地方,這兩種利市應該是一個來源,利市是側重事事順利,還是側重開業大吉、利于市場,我也沒有考證過。不過我認為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一定有歷史源頭,而主流解釋也大多不靠譜,因為很多古文化都被發現被后世強行附會解釋。
比如利市仙官,我提一個,但沒有證據,只是邏輯推測。在吳語以及云南話等等一些語言里有一句‘‘來師’’,表示很棒、很好、很爽,英語獅子稱為‘’來恩‘’,這樣看來師很可能與獅子有關,與老師有關,與來有關,中國歌曲里最多的唱詞大概就是‘’來來來‘’,我早就發現民間唱詞與古文化有關,就像東東槍是故意擊打出這幾個音,附會羌與東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