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游子吟》內容是什么,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古詩游子吟,孟郊游子吟:古詩游子吟的作者和游子吟賞析孟郊游子吟:古詩游子吟的作者和游子吟賞析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古詩游子吟的作者和游子吟賞析這首游子吟是藉著游子感恩之心,來表達母愛的偉大。
孟郊游子吟:古詩游子吟的作者和游子吟賞析孟郊游子吟:古詩游子吟的作者和游子吟賞析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慈祥的母親在孩子即將遠行的時候,忍著內心的悲傷,一針一線為其縫制衣服,深怕他受涷著涼,一方面又擔心他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來相聚,母親這份慈愛與關切,真不是我們微小的心意所能報答。[孟郊游子吟:古詩游子吟的作者和游子吟賞析這首游子吟是藉著游子感恩之心,來表達母愛的偉大
《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詩。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人(一說洛陽人),唐代著名詩人。祖先世居洛陽(今河南洛陽),少時隱居嵩山。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鄭余慶之薦,任職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唐憲宗元和九年,鄭余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并稱“郊寒島瘦”。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
3、古詩《游子吟》內容是什么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語譯:慈祥的母親手里拿著針線,縫制著衣服給將要出外遠游的孩子。在孩子出發前夕,慈母還在細心地一針一線縫著,心里卻恐怕孩子會很遲很遲才回來,誰又說孩子幼小的心靈,能夠了解慈母的苦心,能夠報答那象春天三月的陽光那么溫暖的愛呢?導讀:提起頌揚母愛的詩句,孟郊的游子吟可說是唐詩中的代表作。在短短幾句中,將母親對即將遠游的孩子的不舍刻劃出來,一直到孩子臨行還忙著替孩子縫衣服,雖然時間緊逼仍然一針一線一絲不茍。表面上母親專注地縫制衣服,內心卻不斷擔心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回來,雖然如此,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母親只有把自己的擔心和不舍藏在心里。最后一句是作者本身的心聲,在慨嘆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不明白母親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