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毫無疑問是中國第一女詞人。李清照從1089年到1108年,也就是6歲到25歲,開封生活近二十載,是李清照生命中最重要的年份,李清照開封之作中,少女形象率真活潑,在大宋王朝眾多詞人中,李清照是宋詞婉約派的掌門人,蘇軾是豪放派的掌門人,這倆人在現實生活中互相認識嗎?這是值得我們探索的一個問題。
1、李清照曾居住開封多年,有哪些作品寫于開封?
李清照從1089年到1108年,也就是6歲到25歲,開封生活近二十載,是李清照生命中最重要的年份。婚前隨侍父母、受盡百般疼愛,婚后伉儷情深,充分享受了美滿的婚姻生活,“她的開封歲月,歷程并不算長,而其心路歷程,卻超出常人許多。這既與李、趙兩家有關,更是人文薈萃的東京熏陶的結果,在開封生活,奠定了李清照一生詩、詞、文及金石考訂的基礎,也是她走向燦爛人生、成為一代詞家的開始。
”開封文化學者王基道,學者黃墨谷考訂,她在開封創作作品共計22首(篇),離汴后,還有不少“懷汴之作”。這兩類共計30首(篇),占李清照存世作品一半少一點,這個比例,不算低,李清照開封之作中,少女形象率真活潑。她十四五歲寫《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41個字,刻畫了一個活潑、機靈又有點淘氣的少女,也可看作李清照的自我寫照。十六歲,李清照寫出《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詞一出,轟動京城,“當時文士莫不擊節贊賞”,李清照婚姻美滿,她和趙明誠婚后有小別,寫出多首佳作。
比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其實是文化史上女性情感文化的一種直接表白。”蔣勛評價道,李清照咀嚼離別滋味,又寫了《怨王孫·帝里春晚》。
“帝里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又如《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結尾三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以花喻人,未直寫獨居痛苦與相思,深情融于字里行間,意境優美無比,據《李清照年譜》記載,這首詞作于1102年,趙明誠接到李清照從開封寄來的《醉花陰》,三日三夜填詞五十首,將這首夾在其中,請人評判。判者以為“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絕佳,李清照開封之作,還有一首《慶清朝·禁幄低張》,描寫了開封全城競相觀賞牡丹的盛景。
2、蘇東坡和李清照是什么關系?
在大宋王朝眾多詞人中,李清照是宋詞婉約派的掌門人,蘇軾是豪放派的掌門人,這倆人在現實生活中互相認識嗎?這是值得我們探索的一個問題!宋神宗在位時期,元豐七年,在大地復蘇,春暖花開的三月,汴京城禮部侍郎李格非家誕生了一名女嬰,這個女嬰父親給她取名叫“清照”,熟悉蘇軾的讀者都知道,蘇軾在貶官黃州時,曾寫下一篇著名的文章《記承天寺夜游》,開頭是這樣的“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那一年蘇軾46歲,在來年的春天,李清照出生,他們兩人整整差了四十六、七歲。按常理來說,這兩人是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一來年齡懸殊太大,二來隔得太遠,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更不可能見面,但是,事實上,這兩人還真的彼此認識,而且關系還非同一般,蘇軾在當時可是響當當的名人,追隨者不計其數。學生多、粉絲多,其中最為出名的四位: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個個才華橫溢,被稱為“蘇門四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