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傳說臘八節,俗稱“臘八”,也就是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初八。最后由佛門的善事便延伸為民間的一種習俗,即臘八節要喝臘八粥,最早的一個節日就是“臘八節”了,距離過年也是20多天的事,與各種有關的民俗便要粉墨登場,好戲還會連臺,第二天,臘月二十四又是大掃除的日子。
1、今天是臘八節還有過臘八節的嗎?還記得小時候是咋過的嗎?
謝邀!今天是臘月初八,然而對于這樣的一個節日?而遠遠不如過去啦,我想究競為什么沒有象過去哪樣,家家戶戶都得過好臘八,以示春節的臨近。記得大概還是十多年前,我們如皋地區,每當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得煮臘八粥,而什么叫臘八粥?他是由八種豆類組合而成的,簡單講一點,大豆(黃豆,花生仁,綠豆,赤豆,碗豆,扁豆,當然還有,核桃仁,甫萄干,所以說,這才算過上了一次臘八節,然而對于這樣的風俗,現在確己看不到了,而這有每年如皋定慧寺,樓維貫,還是每年的今天早上免費送粥,而有不少供佛者前去喝上一碗臘八粥,
2、過了臘八就是年,關于臘八節的傳說,你聽說過嗎?
今天就是臘月初八了,吃過了“臘八粥”,過年的話題也多了起來。30元1斤的豬肉年關會降下來嗎?跟“風”而漲的雞蛋,咋還再漲?無肉不成年,再連雞蛋也買不起,就是再普通的西紅柿雞蛋湯也要“泡湯”了!今年的“年”咋過哩!眼看著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這可咋整?“過了臘八就是年”今年的臘月初八,也就是今天,是新年第二天了。
古代還稱為“臘日”呢!距離過年也是20多天的事,與各種有關的民俗便要粉墨登場,好戲還會連臺,最早的一個節日就是“臘八節”了。從這天起,人們會陸陸續續購置年貨了,也根據立春的節氣,宰殺年豬,大約一周后,到了臘月十六又有一個小節要慶祝,這個節日就是“倒牙節”。倒牙節又叫禱牙節,一般來說,好多人都是十天半月才沾點葷腥,所以干脆在這一天吃點肉,這天吃肉叫“打牙祭”,就像古時候行祭一樣的隆重。
和平時也不同,臘月十六這一天,有錢的、沒錢的,都要想法設方美食一頓,這似乎又是除夕夜吃年夜飯的一次“預演”。“牙祭”之后再過一周,便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年”,這一天,便是民俗氣氛濃厚的祭灶日。吃過晚飯,人們高興地將灶臺打掃得干干凈凈,獻果品燃香燭,希冀平安,幸福,第二天,臘月二十四又是大掃除的日子。
各家各戶,老老少少都會忙碌起來,掃房子,抹家具,屋里屋外,都要徹底清理一番,都想“舊貌換新顏”,“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大年三十貼春聯,上墳祭祖、守夜,還要吃個年夜飯。姍姍來遲的農歷大年已在眼前了,“臘八節”的傳說臘八節,俗稱“臘八”,也就是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初八。
古時候有祭祀祖宗,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在一些地方更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得逆道成佛的日子。這一天也是佛教盛大的節日——“法寶節”,傳說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為了若求人生真諦想遍訪名川大山。有一天,他來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飲食不濟,饑餓難忍昏倒在地,這時,被一位牧羊女及時發現,便把她自己帶的雜糧干果剩飯,用泉水煮成了粥,并一口口地喂給了釋加牟尼,還是救活了他。
后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終于在農歷十二月初八(即“臘八”)這一天成“佛”,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佛門弟子每逢這一天會按照那個牧羊女投料的比例熬粥,再將熬好的粥施舍給老百姓,佛教失入中國后,各寺廟院地會給善男信女們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的粥。最后由佛門的善事便延伸為民間的一種習俗,即臘八節要喝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