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圍繞五個先行。[3]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已寫入山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JinanPriorZoneForReplacingOldGrowthDriversWithNewOnes),簡稱濟南先行區,總規劃面積約1030平方公里,是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先行者、先試者和排頭兵。
先行區未來的發展肯定是很不錯的。這必竟是濟南第一個國家戰略,有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先行區對標的是雄安新區,未來將是一座集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發展理念的現代化新城。濟南先行區不依靠開發房地產為主,這與其它新區截然不同,先行區占地1030平方公里,位于黃河北一馬平川之地,有大量農田、森林、湖泊,河網密布。
因此,先行區注定要走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的新發展之路,這就需要有新技術做為支撐。比如在未來,新能源交通體系、無人車、無人商店、機器人快遞等新技術都有可能在先行區實現,盡量避免人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有了新技術自然要有新產業。比如現在以新能源“氫”為主題的“氫谷”已經選置先行區,隨著大量新技術和新產業的進入,必然要有新的管理模式,以適應時代的進步。
2、濟南:先行區將再新建一批跨河橋隧,到2040年有望達到26條,你怎么看?
濟南市地勢,東西方向都比較平坦便于城市發展擴張,南北方向過去受南山北河的制約自解放后因經濟條件,建設技術等因素發展緩慢,一條黃河阻斷了濟南向北發展的路,隨著國力增強,經濟的發展,現在我們已經有實力,有技術,有能力建設穿黃隧道。國務院已經批準了濟南的北跨戰咯計劃,現在黃河北,洛口,鵲山方向已有兩臺大型盾構機正在作業。
3、通過這次疫情,濟南北跨發展先行區的決心會更加堅定嗎?
我覺得會的,“武漢疫情”和“濟南北跨”看起來是不太相關的問題,但實際上是密切聯系的。武漢爆發這次疫情,有一種聲音認為,這與當地比較狹小的水陸面積,承載上千萬的人口,導致承載力過高,致使環境出現深層問題有極大的關系,濟南未來一定會成為千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區域中心城市。那么,現有的面積勢必向外拓展,無論從區域還是從政策來看,黃河以北是理想的發展之地,北跨將使得濟南城市發展進入新的藍海,否則找不到城市發展的未來方向。
黃河以北與濟南一樣,處于黃河的下游地區,毗鄰大海。相對于山東其他地方,可謂“地廣人稀的小區域”,生態安全壓力相對較小,(試想若是在黃河上游的三江源地區,或者黃河中部地帶,那么瞻前顧后的因素將會更多)城市北跨黃河,客觀上給“油條狀”濟南的發展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樣,城市承載力也相對變得較強,可以承接更多的人口,釋放更大的發展潛力,
此次湖北疫情對濟南是一個重要的提醒:既然建設大強富美通的城市發展目標已經定下,并且有國家大的方針政策在支撐,有建設國家重點城市的遠景在吸引,那么濟南應該毫不猶豫堅決徹底、快速的進行拓展規劃,加大城市的體量,以便盡早緩解泉城區域內的生態壓力。大力進行城市北跨,加速濟南先行區建設無疑將為城市的明天尋找更多的發展突破口!,
4、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指哪?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JinanPriorZoneForReplacingOldGrowthDriversWithNewOnes),簡稱濟南先行區,總規劃面積約1030平方公里,是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先行者、先試者和排頭兵。[1-2]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圍繞五個先行:思想觀念先行,建設理念先進的引領之區;深化改革先行,建設體制靈活的活力之區;創新發展先行,建設人才向往的智慧之區;產業發展先行,建設產業高端的前衛之區;交通支撐先行,建設四通八達的開放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