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西安府】與【漢中府】、【鳳翔府】、【延安府】、【鞏昌府】、【平涼府】、【慶陽府】、【臨洮府】等7個【府級政區】以及【榆林鎮】、【寧夏三衛】、【靖虜衛】、【洮州衛】、【岷州衛】等【邊疆軍區】共同歸屬于【陜西承宣布政使司】與【陜西都指揮使司】管理。
必須要講明,明朝的廣東與現在的廣東管理范圍是有所不同的。在明朝的廣東管轄范圍有土司管理的存在,但在今天的廣東省所轄的相對應的范圍,在歷史上沒有土司管理的存在,明朝以前,海南、欽州、防城港及雷州半島均屬于廣西管轄。明朝以后以上地域才劃歸廣東管理,廣西與云南、四川、貴州在歷史上都實行過土司管理制度。土司制度是過去歷代王朝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一種管理制度,
“土司”又稱“土官”,是中央王朝任命的世襲的少數民族為主的土官,土地為土司所有,對治下的農奴有很大的管治權。不同于上面任命下派有任期的“流官”而言,明確有記載的,廣西今天的防城港的下轄縣上思縣,從唐朝就開始施行土司制,一直到明朝弘治十八年即公元1505年,這里才改土歸流。期間,一共實行了800多年的土司管理,
在宋朝,黃氏土司管治在這一帶延襲了200多年。當然,有人會問,今天的上思縣有土司存在的地方,在當時明朝是否完全屬于廣東管轄?這個嚴格來說,還得要更細致的考證,但是,上思有些地方屬于當時的廣東,是從反映歷史資料的地圖上看得到的。而在瓊州,即今天的海南,是實行過黎族土司管理的,明朝沈德符寫的《野獲編補造》記載:“土官之設,惟云、貴、川、湖及廣西,而廣東瓊州府亦間有撫黎之土縣佐成化間,廣東瓊州府感恩縣有土官知縣姜鑒。
【西安府】是一個存在于明清兩朝的地方行政區劃,它的層級僅次于【省】,是明朝【陜西承宣布政使司】與清朝【陜西省】下轄的【府級政區】,而且也是【陜省】的省府所在,相當于我們今天的省會所在地級市,明朝【西安府】是明軍克復關中后,于1369年將元朝【奉元路】改制改名以后的地方行政區,取【西部安定】之義。在明朝,【西安府】與【漢中府】、【鳳翔府】、【延安府】、【鞏昌府】、【平涼府】、【慶陽府】、【臨洮府】等7個【府級政區】以及【榆林鎮】、【寧夏三衛】、【靖虜衛】、【洮州衛】、【岷州衛】等【邊疆軍區】共同歸屬于【陜西承宣布政使司】與【陜西都指揮使司】管理,
【西安府】的轄境及其所屬州縣在明朝多有變動,但大體上僅僅是所屬州縣之間的歸屬變更,并不涉及【西安府】與其他【府級政區】之間的區劃調整。【西安府】大體上管轄當時的:長安、咸寧、臨潼、高陵、藍田、鄠、盩厔、咸陽、興平、涇陽、三原、富平、渭南、同官、耀州、寧陜、鎮安、山陽、商州、商南、洛南、邠州、乾州、同州、朝邑、澄城、韓城、三水、淳化、永壽、醴泉、華州、華陰、頜陽、白水、蒲城等州、縣,
那么【西安府】在明朝管轄的地域對應到今天的區縣地名,有哪些呢?寒鯤為您梳理一下,它們包括陜西省西安市下轄全境:西安市區、長安區、高陵區、藍田縣、鄠邑區、周至縣;陜西省渭南市下轄全境:渭南市區、華陰市、白水縣、蒲城縣、澄城縣、合陽縣、韓城市、富平縣、大荔縣、潼關縣、華縣;陜西省銅川市下轄的:印臺區、耀州區、王益區;陜西省咸陽市下轄全境:咸陽市區、興平市、禮泉縣、乾縣、三原縣、涇陽縣、旬邑縣、長武縣、彬縣、永壽縣、武功縣陜西省商洛市下轄的全境:商洛市區、柞水縣、洛南縣、商南縣、山陽縣、丹鳳縣、鎮安縣;陜西省安康市下轄的:寧陜縣北部可見,明朝時的【西安府】管轄的地域包括了今天的西安市、咸陽市、渭南市、商洛市全部轄境,甚至還包括了銅川市南部與寧陜縣北部,是一個已經囊括了關中平原中部、東部與商洛山區的【大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