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9年913-923年計12年后晉。61年,1214-1234年計20年韓宋,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均定都開封,時間長達五十多年,7-947年計10年后漢,7-951年計4年后周,1-960年計9年北宋。
1、有哪些朝代在開封定都?
開封歷史上是:夏、魏、后梁、后晉、后漢、后周、遼、北宋、齊、金、韓宋十一朝古都。開封又稱七朝古都:夏、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金,開封建都史積年長達592年,具體如下:夏:前1847-前1622年帝杼至帝扃,計225年戰國魏:前364-前225年計139年后梁:907-909年913-923年計12年后晉:937-947年計10年后漢:947-951年計4年后周:951-960年計9年北宋:960-1127年計167年大齊:1232-1237年計5年金:1161年,1214-1234年計20年韓宋:1358-1359年計1年。
2、北宋定都天下四達的開封,16年后趙匡胤又為何想要遷都至洛陽?
導讀:公元959年,后周年僅39歲的皇帝柴榮去世后,其子年僅七歲的柴宗訓柩前即位,主少國疑。次年,權臣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開封,開封,從五代后梁開始定都。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均定都開封,時間長達五十多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回老家洛陽巡視。也就是在此時,趙匡胤動了遷都洛陽的心思,
開封作為首都并不理想。地形地勢:通常來說王朝的首都大都為挑選陣勢艱險、易守難攻之地,而開封地處華夏和華北大平原的西部邊沿,一望無際,無險可守,除了交通發達,水路通暢外,基本就沒有什么優勢了。在這方面,趙匡胤應該說深有體會,北方的契丹之所以難打除了弓馬純熟的契丹士兵的超強的戰力外,恐怕更重要的就是幽云十六州的屏障作用了。
此地易守難攻,契丹非常重視,甚至在幽州設置成南院大王的駐地,駐扎重兵。由此可見地勢的重要性,更別說小小的北漢憑借一隅之地就可以讓趙匡胤無可奈何,不就是因為太原城地勢險要,城池堅固嘛(北漢直到宋太宗時期才成功滅掉)。開封一馬平川,北方異族的鐵騎隨時可以越過邊界,迅速抵達開封,只要迅雷不及掩耳攻破城池,大宋朝就算完了。
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北宋末年金國騎兵就是這樣滅掉了北宋,抓走了北宋皇室,這就是恥辱的靖康之恥。而洛陽從地形來看,坐擁山川之險,“河山拱戴,形勢甲于天下”,可以說宋太祖的這個遷都的提議非常有戰略性。經濟層面因為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如果長久定都開封的話,因為安全保障方面的因素必然造成大量精銳部隊在周邊的部署。
因為只有這樣,當敵人襲擊時首都才不會迅速陷落,所以大量的財富就會消耗其中。與其這樣,不如把錢財用于其它更需要的地方,看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林沖的職位是什么?83萬的禁軍教頭。83萬啊,一個國家的武裝力量全部才有多少?僅僅一個開封就有這么多軍隊,對國家財富造成了極大不必要的浪費。最后一點常見于野史,不知道是否真實,
3、開封是哪八個朝代的都城?為什么開封可以做到這一點?
謝謝邀請:我是河南開封人,我的歷史學的不好,記憶力減退,要我按著順序說出來開封是哪八個朝代,我可能一下子還說不出來,但我會根據開封的街道名稱給溜出來。開封有“宋城路”、“魏都路”、“大梁路”、“漢興街”,還有“金明路”、“晉安路”、“周天路”,隨著開封夏朝首都“老丘”(建都220年)的發現,開封又有了“華夏大道”,
4、開封是哪幾個朝代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