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黃石人,在黃石生活了四、五十年,我來說說吧。黃石也是因廠設市、先有工廠、后有城市的,我想,這個困惑黃石人多年的答案已經顯露出了山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解套、松散、解體,最先的痛楚其實不是表現在四大廠礦身上的,而是黃石的后起工業,就是黃石自己辦起來的那些國企,先后都呼啦啦倒下去了。
1、黃石有什么好的公司?薪資待遇怎么樣?
黃石雖然是一個四線城市,但曾經作為湖北第二大城市也輝煌過,目前來說,還是有些不錯的公司,當然還是與那些五百強有些差距。首當推薦勁牌公司,從一個面臨破產的國營小酒廠到現在年產值百億的民營企業,沒有生命力,沒有好的企業文化不可能成長這么好,除了勁牌,黃石地區還有幾個比較大的公司,東貝集團,三豐智能,捷達金卡,航天電纜,華興玻璃等等。
2、湖北省黃石市現在發展怎么樣了?
我是黃石人,在黃石生活了四、五十年,我來說說吧,黃石經濟的骨架,原先就是四大廠礦,就是大冶鋼廠、大冶鐵礦、大冶有色、華新水泥。這些都是計劃經濟年代的產物,都是央企、國企,大型央企、特大國企,黃石也是因廠設市、先有工廠、后有城市的。八十年代以前,黃石在湖北絕對的是黃老二,武漢之后,前無二人、后無來者,不可一世,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解套、松散、解體,最先的痛楚其實不是表現在四大廠礦身上的,而是黃石的后起工業,就是黃石自己辦起來的那些國企,先后都呼啦啦倒下去了。那么,一個國家級的資源枯竭型城市,一個依靠礦產資源開發和興建重工業而立市,因廠設市、因礦設市、因工礦立市的典型的重工業城市,一個曾經號稱新中國重工業搖籃、湖北省第二大經濟實體的明星城市,因礦而生、也因礦而懈怠、因礦而停滯不前,猶如東北重工業基地、猶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許多地區一樣,改革開放以后,慢慢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掉下隊來,現已成為了湖北的第八、第九,在國家經濟版圖上,也早就失去重中之重的份量。
那么,這樣的依靠資源生存的地域如何實現經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呢?如何將產業失衡的比例調整到合理的區間?這確實是國家和城市經營者一直在思考和踐行的大事,那天,我攜妻一起登頂黃石有名的東方山,站在山頂之上,一覽大地,全部都是被挖掉半邊或者深挖了數千米的礦山。漫步山頭,我們欣喜看到,除了礦山,已有成片赤裸的山體在逐漸復墾,千瘡百孔的山林植被正在逐步恢復原有的面貌,
其中,最大的礦體——武鋼大冶鐵礦的亞洲第一天坑已經建成了國家礦山公園,緊鄰的東方山上已經開發出了登山步道、東方天池、慈光精舍、熊家境度假村等休閑旅游場所。世世代代靠開山挖礦謀生的人,已經知道:資源是有限的,不能肆意開采,取之無度,耗盡家底,禍及子孫,山上,東方朔開設的寺廟香火正盛、石達開抵御清軍的戰壕正在修復,為紀念一代偉人毛澤東兩次視察大冶鐵礦樹立的巨幅雕塑和礦山博物館、紀念館、開采了一百多年巨大礦坑成了黃石最具吸引力的工業旅游的歷史展示窗口。
下山的路上,農家樂里的主婦在向游人招手,滴滴、出租、私家車絡繹不絕,上山鍛煉的人一波接著一波,盤山公路直達山頂,亭臺樓閣處處顯現,黃石的山上不僅蘊藏的天然的寶庫,同樣蘊藏著可供人們健身、休閑、陶冶情操、緬懷歷史、激蕩未來的精神食糧。經濟轉型該怎么走?我想,這個困惑黃石人多年的答案已經顯露出了山水,山腳下,世界第二大的東貝壓縮機廠正在機器轟鳴地加班生產;往東六十里,中國最大的保健酒廠勁牌酒業也在已每年交稅數十億元的速度在快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