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柳傳志放手一搏,任命楊為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楊還被譽為“銷售奇才”、“科技之星”,從“柳倪之爭”開始,媒體就將此解讀為“市場派”與“技術派”的對決,1994年,“柳倪之爭”并不是一個獨特的事件,實際上是“中國制造”走到十字路口時的一次猶豫和爭執,作為聯想路線之爭的失敗者,倪光南似乎并不后悔。
1、 柳倪 之爭的歷史意義1994年,“柳倪 之爭”并不是一個獨特的事件,實際上是“中國制造”走到十字路口時的一次猶豫和爭執。從“柳倪 之爭”開始,媒體就將此解讀為“市場派”與“技術派”的對決,擺脫了倪光南的束縛后,聯想統一了思想,開始在營銷的道路上狂奔。1994年,柳傳志放手一搏,任命楊為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在他的領導下,聯想自主品牌電腦銷量在中國市場名列前三。楊還被譽為“銷售奇才”、“科技之星”,作為聯想路線之爭的失敗者,倪光南似乎并不后悔。他仍然堅持他的技術第一的想法,即使他缺乏支持者,當時尚未完全成熟的聯想,最終選擇了“貿易”、“制造”、“技術”的發展優先。遵循這一發展思路,聯想逐漸壯大,并于2005年一舉合并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無獨有偶,海峽兩岸的電腦巨頭宏碁當年也做出了與聯想類似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