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發展的典型做法包括。形成了以通訊、新型顯示和集成電路為核心,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產業聯動發展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武漢芯屏端網產業集群2001年武漢東湖高新區被批準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中國光谷”,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1、湖北發展怎么樣?
1、省一級來說,除了幾個經濟大省,就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以外,湖北不管是總量還是人均都是靠前的,有時排在河南、四川后面,但說明不了什么,河南、四川體量、人口都比湖北多很多,整體上說,除了沿海,中西部最厲害的省份,非湖北莫屬,湖北勝過中西部諸省、自治區,勝就勝在綜合實力上、勝在可持續發展上、勝在科教文衛上;2、八十年代以前,湖北就是資源大省、科教大省、重工大省、交通大省,處在南北交匯、東西交融的節點上,天時地利占盡了;但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關口上,湖北顯然是落后了十年、耽擱了十年的,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國家提出中部崛起,提倡東西平衡、南北協調、均衡發展了,湖北才奮起直追的,二、三十年的轉型、調整之后,湖北重新回到了快車道、回歸到了應有的地位了;3、二十多年來,湖北摒棄了原先武漢一城獨大、一騎絕塵的做法,由單純的武漢為中心,改為了一主兩副三個發展中心,襄陽、宜昌兩個副中心城市同樣受到了省里的高度關注,一個輻射到了河南西部地區、一個連接上了重慶、湖南,區域中心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了,一體兩翼、激活了整個荊楚,襄陽和宜昌的發展超過了兄弟省份的大多數同等城市,兩個5000億級別的城市拱衛著,全省的經濟也有了堅實的支撐了;4、未來二十年,湖北還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進步的空間,在保守主義蔓延世界各國的狀況下,經濟內循環的步子還會加大,在沿海省份由外向型向內生型轉移的大背景下,不管是拓展市場,還是轉移產能,不管向東南西北那個方向伸展,湖北都是繞不過去的中心、閘口、關隘,湖北承接沿海產能、沿海市場的核心作用會愈加明顯,不論是在湖北中轉還是留在湖北就地轉化、擴散,湖北都蘊藏著最大的契機、最大的希望、最好伸展的市場。
2、什么是產業集群?目前國內有哪些先進的產業集群?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制造業集群的發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區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制造業集群化是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內在要求,我國目前也形成了一批典型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下面介紹兩個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典型集群,
1、深圳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深圳是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2018年產業規模達到2.1萬億元,聚集了華為、中興、中芯國際、華星光電、大疆等國際知名企業,共有22家企業入圍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名單。形成了以通訊、新型顯示和集成電路為核心,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產業聯動發展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5G研發和創新能力全國領先,華為、中興作為中國IMT-2020的重點參與單位,在5G領域從技術、產品到標準都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構建起領先優勢。
深圳市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的典型做法包括:嵌入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鏈并不斷升級,80年代初期,深圳抓住全球電子信息產業轉移的機遇,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以“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方式主動承接日韓等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成功嵌入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鏈。隨后,通過發展出口企業、創建保稅區、拓展遠洋貿易和模仿創新等方式,深圳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制造產業鏈更加完善,在全球電子產業分工體系的地位越發穩固,
經過數輪產業轉型,深圳建立起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經濟運行機制,集聚大批知名企業和跨國公司,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研發生產基地,集群影響力顯著提升。面向需求形成以企業為主的創新生態,深圳很多電子信息企業都是以品牌代工起家,在發展過程中,逐步根據國內外用戶的實際需求,不斷進行產品技術和外觀的創新,從而實現了從OEM到ODM再到OBM的創新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