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據可查深圳一詞最早出現在1688年康熙朝時期。在深圳設市之前,廣東省曾考慮過沿用寶安市的名字,“必須把全縣所轄范圍改為市,名稱叫深圳為好,因為深圳口岸全世早已聞名,而寶安縣則很少人知道”,49年照片上的深圳墟三字清晰可見,79年3月5日,深圳市在原安寶縣基礎上正式成立。
1、很想知道,深圳寶安區包括哪些地方?
現在的深圳寶安區包括新安街道:就是原來的寶安縣城,是寶安區的中心城區。包含寶民、龍井、靈芝園、洪浪、上川、新安湖、新樂、文匯、布心、海富、海樂、興東、大浪、建安、文雅、海華、海裕、海旺、上合、翻身、安樂、甲岸等22個社區,西鄉街道:包含原來西鄉鎮的固戍、南昌、共樂、樂群、鹽田、河東、河西、臣田、莊邊、鳳凰崗、鐵崗、流塘、徑貝、麻布、勞動、永豐、漁業、蠔業、西鄉、柳竹、龍珠、龍騰、福中福、富華、桃源等25個社區。
航城街道:是從原來的西鄉鎮分出來的,包括黃麻布、九圍、黃田、鐘屋、鶴州、后瑞、草圍、三圍、利錦等9個社區,福永街道:包含原福永鎮的興圍、福圍、懷德、聚福、白石廈、福永、鳳凰等7個社區。福海街道:是從原來的福永鎮分出來,含新和、橋頭、和平、塘尾、新田、稔田、大洋共7個社區沙井街道:含原來的沙井鎮壆崗、新橋、新二、上星、上寮、黃埔、蠔一、蠔二、蠔三、蠔四、辛養、萬豐、沙一、沙二、沙三、沙四、東塘、衙邊、共和、步涌、后亭、民主、沙頭、和一、大王山、沙企、馬安山、茭塘、沙井,29個社區,
新橋街道:含原來的沙井鎮新橋、新二、上星、上寮、黃埔、萬豐、沙企等7個社區。松崗街道:包含原松崗鎮的花果山、松濤、松崗、樓崗、沙浦圍、東方、紅星、羅田、溪頭、江邊、碧頭、山門、洪橋頭、塘下涌、潭頭、沙浦、燕川、朗下18個社區,燕羅街道:包含原松崗鎮的山門、洪橋頭、燕川、羅田、塘下涌共5個社區石巖街道:原來是石巖鎮,有石龍、水田、官田、上屋、龍騰、浪心、羅租、塘頭、應人石等9個社區。
2、寶安和深圳在歷史上是什么關系?深圳為什么叫深圳?
說到寶安和深圳的關系,就不能不提百多年前那段屈辱的歷史,追溯太久遠的歷史已意義不大,我們還是將時間線從水深火熱,戰亂不斷的大清國說起吧。歷史上的寶安縣據有據可考的歷史,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初設寶安縣,公元757年唐時,改名東莞縣,直至大明1573年萬歷年間,又由東莞縣分出新安縣。劃定的新安縣便是日后的寶安縣和香港的地域范圍,
近代史上的新安縣時間來到19世紀中期,此時的新安縣早已改旗易幟,歸屬于大清十三布政使司之一的廣東行省廣州府。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1839年7月,英國水兵在尖沙咀打死村民,先后爆發的兩件事促成了中英不可調和的矛盾。林則徐下令禁停止一切貿易往來,英國人則認為大清官方侵犯了他們神圣的私有財產,雖然是鴉片,還迫害了英王陛下的臣民,
于是戰爭爆發了。從1840年到1842年,持續了兩年鴉片戰爭結束,戰果就是大清被迫簽定了屈辱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后面的幾十年間大清龍旗始終威武不起來,邊打邊賠,直至將整個香港割讓完,1842年8月29日-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10月18日-割讓九龍給英國1898年7月1日-英國租借新界,期限99年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開始,廣州府新安縣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便一分為二,劃界而治,一邊是英屬香港,一邊是少了半截的大清新安縣。
此后數十年間,由于各自選擇的道路不同,兩兄弟差距越拉越大,直至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快結束時,終于完成對了離家兄弟的超越......1866年5月的新安縣地圖1911年10月,少了半截的新安縣又一次改旗易幟,歸屬民國政府,1914年,為了區分河南省新安縣,廣東省新安縣沿用舊名改回寶安縣。當代史上的寶安縣建國后-至1979年間,寶安縣一直歸屬于惠陽專區(地區),期間曾短暫劃歸佛山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