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醫學研究人員林昱臣等認為陽虛是導致抑郁癥的原因,根據抑郁癥患者的心境、生活表現,陽虛的病因似乎有一定道理。中醫,雖然沒有抑郁癥這個疾病的名稱,但依據西醫學有關抑郁癥的定義和臨床表現,不難發現古今中醫古籍中記載的“郁證”、“臟燥”、“癲證”、“奔豚氣”和“梅核氣”等癥候有很多相同之處。
1、感覺中醫挺火的,有中醫治療抑郁癥的案例嗎?
首先中醫沒火過,中醫應用的范圍也非常有限。醫學要講究原理,講究藥理,雖然中醫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很多方子還是對某些癥狀有用,但是你要說原理,不好意思,都是神農嘗百草似的運氣而已,根本不知道這藥是怎么發揮作用的。國人講究吃啥補啥,也是中醫推崇的一種理論,這只是表象,真正作用的是里面特殊的成分物質,是的以分子為單位的,中醫只能看到表現,
2、有多少人是用中醫治好的抑郁癥?
在這里,我來分析下中醫對于抑郁癥的認知,以及中醫對于抑郁癥的治療機制和方法。中醫對抑郁癥的病因病機認知抑郁癥是以持續性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時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甚至可以導致患者產生自殺的想法和行為,是一種嚴重危害現代人心理健康的疾病,西醫對于抑郁癥的疾病治療多為阻斷與抑郁癥相關的信號通路來解決,如抑制5-羥色胺的再攝取,但這些方法療效不持久還容易產生負作用。
中醫里盡管沒有抑郁癥這個疾病名稱,但抑郁癥可屬于中醫里的情志類疾病范疇,且對情志類疾病有著中醫獨特的系統認知,抑郁癥多由平素經常性的情緒底下或遭受重大刺激而發生,與中醫里的“百合病”、“臟燥”等疾病類似。但中醫在論及情志類疾病時,多與心、肝兩個臟腑來考量,再結合抑郁癥患者的情緒底下和肝主疏泄對情緒的調節作用,所以目前中醫多以肝郁氣結為抑郁癥的病因病機,
臨床上的治療也多以疏肝解郁的方劑論治,且以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調理。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肝郁氣結呢?中國的醫學研究人員林昱臣等認為陽虛是導致抑郁癥的原因,根據抑郁癥患者的心境、生活表現,陽虛的病因似乎有一定道理,林昱臣等認為陽虛尤其是脾陽虛的氣化功能減弱,導致脾運化水谷功能減弱,而其余臟器陽氣得不到脾脾運化產生的水谷精微的滋養,因此脾陽虛會累及到其余臟腑的陽氣,從而導致全身陽氣的衰弱,產生抑郁。
另外,脾陽虛也會使脾運化水液功能降低,從而發生痰飲類疾病,蒙蔽清竅而致抑郁,而丁元慶醫生認為陽氣遇遏或不足,為抑郁癥的病機。對于陽氣郁遏的要祛除導致陽氣郁遏的邪氣,使陽氣得以宣通;對于陽氣受損的要溫補陽氣,但不管是陽氣遇遏還是不足,都不能忽視愉悅心神,因為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對人的情志具有統領作用。
此外,中醫認為心腎不交也是導致抑郁癥的病機,一個人長期思慮過多,日久則心血受到損耗,良久就出現心火亢盛,導致失眠、煩躁、多夢等現象,心火亢盛無法溫煦腎水,則是人情緒低落,興趣衰退而生抑郁。抑郁癥之虛實辯證在中醫認知里,抑郁癥也有虛實之分,且大多為標實本虛之證,這是因為抑郁發生時,多個臟腑功能會出現先后和程度上的下降,導致一些病理產物如痰飲、瘀血等,這就會導致虛癥。
所以中醫治療抑郁癥時,多從虛實兩端入手,中醫對抑郁癥的辨證分型中醫會根據抑郁癥的病因病機和證候特征來辨證分型。其中肝郁氣滯是抑郁癥的主要證型,由于肝木脾土在中醫里的五行中的相克關系,肝郁脾虛型在抑郁癥里也占有較大比重。抑郁癥其他證型還有心脾兩虛型、肝郁痰阻證、心腎不交證、肝腎陰虛證等,辨證分型對中醫分型而治有著重要意義。
抑郁癥的中醫方劑治療說完辯證分型,中醫該怎么治療呢?目前中醫對于抑郁癥的治療方劑,多集中在疏肝健脾、交通心腎、化痰開竅一類,即治療抑郁癥多從肝、脾、心、腎等臟腑的角度進行考慮,包括柴胡疏肝湯,有研究證實其療效比鹽酸舍曲林更優。還有用解郁醒脾方、逍遙散常用于治療肝郁脾虛型抑郁癥,除此之外,用于治療抑郁癥的方劑還有許多,比如可以透邪解郁、疏理肝脾的四逆散,可以疏肝健脾的逍遙散,可以安神利濕的開心散,可以行氣解郁,用于治療各種“郁證”的越鞠丸,可以疏肝解郁、止痛的柴胡疏肝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