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7郡)214年,孫權與劉備平分了荊州地界。(荊州7郡)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割據一方,控甲數十萬,保境安民,江夏位于荊州東部,和江東交界,是防御江東勢力的軍事重地,由于南郡是荊州的治所,所以稱南郡為荊州也是可以的,孫權在赤壁之戰后攻下了荊州7郡之一的南郡,并把它借給劉備駐守,這就是小說《三國演義》里提到的“借荊州”事件。
1、如果黃忠守荊州怎么樣?
你的問題完全暴露了你對三國和人性的盲點。劉備入川的問題不是誰來守荊州,而是誰不能入川,劉備軍事集團入川的人員里關羽是絕不可以入川的他入川是會壞大事的。關羽的性格傲慢,剛愎自用,由于出身低賤,加上漢末亂世,他自小就對氏族權貴極其厭惡,同樣由于他自由的出身導致他對待這些氏族權貴往往是及盡羞辱之能事,不擇手段,
自古以來就有士可殺不可辱的傳統,關羽的行事做派絕對會讓劉備入川極為依仗的益州氏族集團堅決的站到劉備的對立面。所以劉備是絕不會帶關羽入川的,有人說張飛魯莽更容易得罪人。大錯特錯,張飛入川路上的兩件事就可以證明他的智商情商絕對是三國首屈一指的,一。義釋嚴顏,就連極力鼓吹張飛莽夫形象的羅貫中都不得不把入川路上張飛這段故事寫進三國演義,試想,一個莽夫與人打賭誰先入川,獨自走陸路,遇到一個老頭的堅決抵抗,耽誤了時間,這個莽夫抓住老頭后會怎樣?而張飛一反常態,禮賢下士,最終不僅收降了這位老將軍,還得到了益州軍隊里很多將軍的另眼相看,可以說為劉備以后統治益州穩定軍心打下了基礎。
二,力戰馬超。同樣是與馬超交戰不分伯仲,許褚得到的只是馬超的認可,反觀張飛不僅實力被認可,同時與馬超惺惺相惜為劉備收服這員虎將和穩定西涼做出了貢獻。而實力同樣高超的呂布卻從未被張飛認可,可見張飛是有選擇的,而且這種選擇絕對是有政治眼光的,張飛在正史里也是很有頭腦,并非一屆莽夫。因此,劉備集團唯一的不穩定因素只有一個,就是關羽,
一生彪炳忠義,他是唯一投降過曹操的人,說是為劉備的妻子,歷史上根本沒有什么千里走單騎。一生閱讀春秋,不尊老者,不敬學者,身為封疆大吏政治頭腦極其匱乏,把前來示好的盟友痛罵羞辱一番后居然傾巢而出進攻第三方,這連三歲小孩也做不出的弱智行為,他就干了,荊州四戰之地,對沒有地盤的劉備很重要,在得到益州后荊州的地位就不那么重要了,因此找個總給自己找麻煩,而自己又不方便親自動手的炮灰去鎮守,坐等他自己作死就好了。
劉備明知劉封對關羽意見極大,卻讓他去駐守上庸,結果不僅劉封不救,還封鎖官道不讓荊州信使入川,廖化求助馬超,馬超更是以沒有劉備命令一兵一卒不借為由拒不出兵,難道他們不知道關羽的重要地位?他們當然知道。于公,封疆大吏私自動兵就是犯上,人家都懂,關羽卻偏偏違反,于私,關羽參與劉備立嗣得罪了劉封,關羽自始至終瞧不上西涼馬超,因此兩人本就不合。
2、三國時期劉琦駐守江夏,這個江夏和黃姓人家的牌匾“江夏流芳”是同一個江夏嗎?
是的,劉琦是三國時期荊襄九郡最高長官劉表的兒子,劉琦去駐守江夏是諸葛亮向劉琦提出的避禍之策。劉琦的父親劉表非常寵愛蔡氏,蔡氏出自荊州最大的世家,哥哥蔡瑁是劉表手下權利最大的武將,荊州軍權主要由蔡家把控,蔡氏和劉表有個小兒子,所以蔡氏屢屢排擠劉琦。劉琦畏懼蔡家勢力龐大,主動提出前往荊襄九郡江夏郡駐防的請求,
江夏位于荊州東部,和江東交界,是防御江東勢力的軍事重地。提到江夏不得不提一個幾乎要改寫三國歷史的二流名將——黃祖,黃祖出自江夏大族黃家,黃祖軍略武功都可以用一般般概括。但黃祖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在和江東孫氏的斗爭中殺死了江東之虎——孫堅,如果不是孫堅有個好兒子孫策,也就不會有后來的孫吳政權了,直到孫權掌權幾年,平定內亂之后,才騰出手進攻江夏。
黃祖雖然才干平平,但黃家在江夏樹大根深,阻擋孫權幾次征伐,最后,雙方實力差距過大,黃祖被殺,但江東始終沒有實際控制江夏郡。黃祖死后,黃家勢力縮水,劉表才得以實際控制江夏郡,也就有了之后劉琦駐守江夏的事情,黃姓人家的“江夏流芳”應該就是指以黃祖為代表的江夏當地大族黃家,劉琦駐守的同樣是荊襄九郡的江夏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