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三線城市中也有不少城市相比洛陽有過之而無不及。珠海、鎮江、三亞、西寧等城市也在三線其中,洛陽要向這些城市學習,尤其是,在一五期間,曾經將洛陽拖拉機廠、洛陽軸承廠、洛陽礦山機械廠等幾個大型項目落戶洛陽,至于洛陽是不是三線,或許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今天的洛陽無疑和北京、西安、杭州、鄭州等古都是無法比擬的。
1、為何洛陽僅是一個三線城市?
洛陽的價值不在于今天,而是因為歷史!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沒能把洛陽打造成為世界級的旅游名城,往事如煙,只存在于回憶里。洛陽的經濟實力排在了全國五十開外,2017年的GDP只有4300億,跟二線城市的佛山、南通、合肥、濟南、常州、泉州、大連相比還是差距不少,可于福州、昆明、石家莊、保定、中山、蘭州等具有經濟地位或省會城市重要性卻也無法相比。
但在三線城市中也有不少城市相比洛陽有過之而無不及,珠海、鎮江、三亞、西寧等城市也在三線其中,洛陽要向這些城市學習。同洛陽經濟地位基本相當的中部地區還包括蕪湖、岳陽、南陽、許昌、衡陽等地,三線城市的路上還是挺有伴的,卻不是一個人在孤獨的走,從目前中原城市群的發展趨勢看,洛陽要同鄭州、開封一起參與到中部城市群的競爭中。
可鄭州作為省會城市,集聚了河南的政治、經濟、交通、教育、科技、創新和服務業等產業大部分核心地位,留給洛陽和開封的只有制造業、旅游業和本地區范圍的服務業等競爭力較低的產業,要想在中部地區發揮積極作用的潛力不大,洛陽也不存在反轉余地,未來與其他中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一起發展壯大,并在各自的小區域內實現城市擴張,吸引周邊的人口進入,從而在城市擴張中提高城市的品質、交通、地鐵、服務、教育等方面的方面,成為在國內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城市。
2、外省人是如何看待洛陽這個三線城市的?
我的父母是五十年代從上海援助洛陽來到洛陽的,當時洛陽正在建十大廠礦,我就出生在了洛陽,也就是洛陽人了,小時候經常去上海的姑姑家感覺回上海可以吃到各種好吃的飯和零食,就感覺洛陽生活條件不好,很想離開,上學后開始喜歡歷史文化,閱讀了很多歷史書籍,才發現自己生長的地方原來是那樣的不平凡,那樣的神圣,河圖浮,洛書現,八百諸侯會孟津,
周滅商,始營洛,宅茲中國秀于林。建成周,傳雅言,代代相承四千年,老君山,道德經,老莊之學興于此。問周禮,學雅樂,孔孟之學盛于此,白馬寺,號祖庭,佛釋之學傳于此。求三玄,辯有無,新道玄學始于此,存天理,去人欲,二程理學創于此。洛陽紙,程門雪,千年文氣浮清洛,公田稅,自夏始,歷經沿革傳千載。使班超,通西域,復通絲路天塹泯,
隋煬帝,鑿運河,始創科舉修西苑。武則天,稱神都,大興科舉詩文繁,貶牡丹,降花神,國色天香甲天下。孝文帝,謀改革,易服改姓促融合,龍門山,伊河水,十萬尊佛鑿千年。千佛龕,樂山祠,蔣宋別墅盧舍那,綠珠樓,金谷園,園隕人歿名猶傳。生蘇杭,葬北邙,十萬墓葬百皇陵,關林廟,洛城南,忠義神武關圣林。千秋興,萬古衰,請君只看洛陽城,
3、洛陽一個三線城市,為什么可以修地鐵?
這跟幾線城市沒關系,只跟需求和標準有關系,只要硬件滿足標準,而且城市有需要并且申報,那就可以修建。如果把洛陽放在東部,的確沒什么競爭力,但是在中西部,洛陽是僅次于各個省會以及直轄市重慶的城市,被稱為非省會最強市。這不僅僅體現于GDP,也體現于綜合實力,洛陽的建成區面積、城區人口、教育、醫療、交通、旅游等方面實力在中西部的非省會城市當中數一數二。
4、如何看待曾經的二線城市洛陽已經輪到三線?
中國是大一統國家,而不是聯邦制國家,每個地方的貧富強弱跟當地人沒多大關系,哪個地方越發達,說明國家政策越傾斜,越傾斜優秀人才就流入的越多,當地就越發達,國家從長遠利益出發選擇了這個地方,當地人就應該有感恩的心,畢竟國家資源就這么多,你多就意味著別的少,別動不動就說自己多牛多牛,看不起別的地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