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學分別在市一小、三中、一中上過,班里有上海人、東北人,相處得非常融洽,有的同學現在還來往。我出生在三門峽,長在三門峽,對三門峽人的說話口音非常關注,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不當之處,敬請指正,知名度不高三門峽曾經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紅火過,全國各地的水利建設者齊聚三門峽大壩建設工地,報紙電臺天天都有來自三門峽建設進度的最新消息,隨后設立了三門峽市,行政級別一開始就是地級市。
1、河南到底有多少人?
感謝邀請,河南是人口過億大省。現在只能找到2017年的數據,河南的戶籍人口是1.0853億,常住人口9559萬,從河南常住人口的變化曲線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些年河南外出人員的變化,像十年前正是趕上南下打工的浪潮,常住人口急劇下降。現在隨著河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高,大家都更容易在本地找到工作,因此常住人口不斷上升,并縮小了與戶籍人口的差距,
河南的男女比例是50.8:49.2,遠遠低于全國男女51.2:48.8的平均水平。所以河南男女比例基本平穩,但并不能完全代表沒有重男輕女、娶妻不難,因為在我身邊就有一個男孩四五個姐姐的例子,河南外出務工,娶妻結婚早已是不僅僅局限在省內,所以我個人認為并不能通過男女比例簡單的否定這兩個實際問題。最后就是河南的城鎮化率超過50%,這也是值得高興的事,但要知道發達國家城鎮化率大多都在80%以上,所以進步的空間非常大,
2、河南三門峽都有哪些文化名人?
三門峽位于河南的西部,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發祥地就在三門峽境內的澠池縣;佛教最早傳入中國時所建的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空相寺,在陜州區熊耳山下;靈寶函谷關,是老子著《道德經》的地方。可以說,三門峽既是歷史名城也是文化名城,三門峽的文化名人自古到今,多之又多,不計其數。古代的文化名人主要有關龍逄,上官儀,上官婉兒,姚崇,魏野,曹端等,
我國近代杰出的文學家曹靖華,乃盧氏縣五里川人。新華社原總編輯南振中,靈寶大王鎮神窩村人,現代作家、藝術家,更是層出不窮,主要有李清聯,趙團欣,孟國棟,兀好民,孫邦虎,劉安璋,茹秋明,楊凡,張志玉等;劇作家張新秋,姚夢松,張懷奇,黃森林等;戲曲表演藝術家李樹建,阿嬌,史茹,李俊玲等;書畫家張高山,張守堂,王忠勇,王學峰等;作曲家焦光民,南振民等。
3、三門峽人為什么說陜西話?
三門峽市是由義馬市、澠池縣、湖濱區、陜州區、靈寶市、盧氏縣組成的,1986年又升成地級市,義馬市是由澠池縣在八十年代分離出來的(和深圳市是一個文件,它煤炭資源豐富,原計劃很宏偉),湖濱區是由于修建三門峽黃河大壩從陜縣(現陜州區)分離出來的,原陜縣政府就在湖濱區辦公,1996年左右遷往現駐地,靈寶市在近代是有靈寶、閿鄉等組成的,盧氏縣是一個千年沒有變更名字的古縣。
在歷史上有一個典故叫分陜而治,現在三門峽的大部分地區在古代屬于陜州,所以陜西的由來是從三門峽出的,現在陜州區境內還有分陜石的遺址,靈寶市的豫靈鎮和陜西的潼關,盧氏的木桐等鄉鎮和陜西的商洛市是交界,所以在靈寶市人民說話和陜西口音比較接近,飲食習慣也接近有共同的美食肉夾饃、石子饃等!澠池和義馬接近洛陽口音。
4、三門峽是河南省里唯一不說河南話的嗎?為什么?
我出生在三門峽,長在三門峽,對三門峽人的說話口音非常關注,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不當之處,敬請指正,三門峽市是上世紀50年代末期隨著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而建立的城市,一開始就被定為地級市,領導干部高一個級別配置。當時,中國舉全國之力支援三門峽大壩建設,三門峽這三個字非常風光,經常出現在《人民日報》上,全國人民都在關注,
大壩建成后,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水電11局的建設者們大都定居在三門峽,他們大都講普通話,生活在黃河路兩側。后來國家從上海等地遷來器材廠、量儀廠、儀表原件廠,三門峽人的口音中又增加了上海普通話,再后來隨著黃金開采的興起,又在三門峽車站南邊建設了黃金礦建井巷修造廠,在六峰路南端建設了礦山機械廠、北端建設了水工機械廠,技術人員大部分從東北調來,三門峽人的說話口音里又增加了東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