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努力工作,做一個好人,為國家多做貢獻。白在中國,曾經有這樣一位老人。他沒有豪車,但他用自己破舊的三輪車,走出了中國人民的善良和無私;他沒有強健的體魄,卻用單薄的脊梁激蕩著同學們的希望和未來;他沒有一張嚴肅的臉,但他真誠的笑臉感動了成千上萬的千千人。這位老人是來自白的老人,靠騎三輪車賺了30多萬,退休十年間捐了300萬貧困生。
白這個沒上過學卻發自內心熱愛知識的老人,生在中國那個動蕩的年代,祖上一直很窮,不可能讓他上學。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從13歲起,白老人就一直在別人家打工。不是為了掙多少錢,而是為了謀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不至于餓死。但短期工作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于是在1944年,為了吃飽飯,我跟隨逃難大軍來到了天津。
5、 白芳禮老人的行為體現了什么美德老人的行為體現了什么美德?(2分)助人為樂,助人為樂。2.白芳禮老年人作為公民積極履行了什么樣的義務?(1分)道德義務。3.白芳禮老人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但也有人覺得“不值得”。你怎么知道的?三分是錯的。社會需要白芳禮這樣的道德楷模。只有每個人都自覺自愿地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才能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2分)助人為樂,助人為樂。2.白芳禮老年人作為公民積極履行了什么樣的義務?(1分)道德義務。3.白芳禮老人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但也有人覺得“不值得”。你怎么知道的?三分是錯的。社會需要白芳禮這樣的道德楷模。只有每個人都自覺自愿地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才能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6、 白芳禮爺爺,誰知道?2006年9月23日清晨,93歲的他悄然離去。無數活著的人口口相傳記住了他白芳禮。這不是神話:這位老人在74歲以后,靠著一只腳蹬三輪,一生賺了35萬人民幣,捐給了天津多所大學、中學、小學,幫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每一個走近他的人都驚訝地發現,他的個人生活幾乎成了乞丐,私人財產賬單為零。從1993年到1998年,這位老人資助了洪光中學的200多名藏族學生,并按月發放補貼,直到他們高中畢業。
老人忘不了當年去南開大學給貧困學生捐款的場景。當時學校想派車去接他,他說沒用,把油錢省下來給窮孩子買書。他自己騎三輪去學校。捐贈儀式上,老師講了這個故事,觀眾都哭了。很多學生從臺上老人手里接過錢時,手都在發抖。一個新疆的窮學生,功課很優秀,畢業前被天津一家大公司看中,打算高薪聘用。
7、《 白芳禮》觀后感顏回的“一瓢食,一瓢飲,在陋巷”早已被孔子稱為“德”。白爺爺一個饅頭,一口白水,七十歲蹬三輪,是什么德行?古人說“窮人獨善其身,先進者濟世”,但白爺爺一窮二白,卻能濟世三百。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套用毛澤東的話,一個人教書不難,難的是教一輩子。而這個,白芳禮做到了。從他開始教書起,這種行為和信念就伴隨了他的一生。
白芳禮,一個通過口口相傳被無數活著的人記住的老人。這不是神話:這位老人在74歲以后,靠著一只腳蹬三輪,一生賺了35萬人民幣,捐給了天津多所大學、中學、小學,幫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而每一個接近他的人都驚訝地發現,他的個人生活幾乎是一個乞丐,他的私人財產賬單是一個零。他一年到頭總穿著不搭配的衣服鞋帽,都是從路邊或者垃圾堆里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