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李治,在洛陽登基,并在洛陽辦公,開創了“永徽之治”,有貞觀遺風。在古代帝王眼中,龍脈和龍氣是兩種概念,在洛陽建都的朝代有很多,這乃是龍氣之所在,而龍脈恰恰相反并不在洛陽,而在洛陽周圍四方之地,我們往往一個誤區,在不知道九大帝陵是那些帝陵的時候,就去抨擊洛陽古城這是不明智的,九大帝陵的墓主人之所以不在洛陽建陵,最根本原因還是出于安全的考慮。
1、為什么大唐十八陵都在長安,而不在洛陽?
唐代帝陵分布于渭南市富平縣、渭南市蒲城縣、咸陽市三原縣、咸陽市涇陽縣、咸陽市禮泉縣、咸陽市乾縣六縣,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獻、昭、乾、定、橋、泰、建、元、崇、豐、景、光、莊、章、端、貞、簡、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洛陽境內則有唐恭陵與唐和陵兩座唐陵,不知道唐代帝陵與西安有個屁毛關系?要臉不?。
2、唐朝,李唐皇帝那個在河南洛陽登基?
盛唐時期,大部分皇帝都是在洛陽登基和執政的??!高宗李治,在洛陽登基,并在洛陽辦公,開創了“永徽之治”,有貞觀遺風,中國唯一女皇帝在洛陽登基,改洛陽為神都,洛陽也是中國歷史被稱為神都的城市!!武則天之后唐朝,皇帝也都在洛陽執政,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在洛陽執政,開創了“開元盛世”,把中國封建社會推向了頂峰??!但玄宗統治后期,寵愛楊貴妃,為了便于尋歡作樂,遷都長安,結果很快引發了安史之亂,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看下圖是,盛唐150多年,116年都城在洛陽!有不少朋友以唐朝帝陵都在長安而認定長安為大唐國都,而否定洛陽,這個觀點是多么荒謬和可笑,一般皇帝陵選在陰氣重,風水好的地方,不一定就是都城所在地,像北宋皇陵都在河南鞏義,那河南鞏義就能稱北宋都城了,顯然不可能!因此盛唐時期大唐都城在洛陽,長安連陪都都算不上,頂多名義上陪都,而洛陽是大唐國都得到了國家認可,看下圖國家都說洛陽是唐朝都城?。?。
3、全國九大帝陵,為什么四大古都之一的洛陽連一座都沒有?
全國有九大帝陵分別是秦始皇陵、唐代昭陵、乾陵地宮、曹操陵墓、三國疑冢、西夏王陵、成吉思汗帝陵、明孝陵地宮、雍正泰陵,其中這九大帝陵之中,成吉思汗陵墓至今沒有找到其準確之地,另外九大帝陵之所以成為九大帝陵,是一定的神秘感和未知因素。洛陽到底有沒有九大帝陵之一還是未知數,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至今沒有找到,其次要說帝王陵墓所在地,洛陽帝王陵墓也有很多,有東周的天子王陵25座,西漢帝王陵墓11座,曹魏,兩晉,五代十國等等帝王陵墓多不勝數。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四大古都之一的洛陽沒有現在已經知道的九大帝陵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凡是陵墓,都有一個死敵,那就是盜墓分子,再則所謂入土為安,每一個墓主人都希望在自己死后,墓葬不被盜墓者盜擾,以至于自己不得安寧,可是古代墓主人又受視死如視生的觀念,往往墓主人在入土之時其后代會把墓主人心愛之物一并入土,以陪伴墓主人,讓墓主人另一個世界繼續享用生前的待遇。
這就形成一個盜墓賊與墓主人斗志斗法的局面,墓主人想萬世安寧,盜墓者想得墓葬內的奇珍異寶,帝陵不外如是,帝王建陵同樣是這樣的想法,其次,洛陽在古代的時候屬于一個大都市,文化中心,人員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必定魚龍混雜,其中自然有很多宵小之徒,想在洛陽之地混的風生水起,風生水起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自然墓葬也會被這些宵小盯上,九大帝陵不在洛陽建立也是情有可原。
九大帝陵最早的為秦始皇陵墓,在秦始皇建陵之前,洛陽之地已有東周陵墓數十座,在當時東周陵墓基本上沒有逃脫被盜的命運,差不多是十墓九空,如此之下出于安全的考慮,九大帝陵的帝王沒有選擇洛陽為他們壽終正寢之地,另外,在古代帝王眼中,龍脈和龍氣是兩種概念,在洛陽建都的朝代有很多,這乃是龍氣之所在,而龍脈恰恰相反并不在洛陽,而在洛陽周圍四方之地。
也就是說以當時朝代整個國土四個角或者八個方向為龍,龍氣在都,而龍脈就在四角之地,八方之源,每一個帝王都希望自己的江山社稷綿延萬世,以自己之身藏于龍脈之地以保萬世基業。我們往往一個誤區,在不知道九大帝陵是那些帝陵的時候,就去抨擊洛陽古城這是不明智的,九大帝陵的墓主人之所以不在洛陽建陵,最根本原因還是出于安全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