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車原因虎門大橋是珠三角珠江口唯一一個高速大橋或普通大橋,如果不跑虎門大橋的,那就要繞到黃埔大橋過去了,這樣要浪費大量時間和油費、高速費,除非你去廣州市區才會走那邊的大橋。虎門大橋每次一到節日假基本堵塞車塞到在高速上睡覺的大橋,很多人都關注虎門大橋的“二次異常抖動”到底是怎么回事,倘若與第一次并無關聯,接下來虎門大橋又將如何解決。
虎門大橋全長15.6千米,主橋4.6千米,東起東莞市太平立交,上跨獅子洋入海口,西至廣州市南沙立交,是中國廣東省境內一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虎門大橋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設施齊全,有完善的收費系統、監控系統、照明系統、通信系統和供電系統,大橋全線路段裝有300多盞LED路燈,每一千米處設有一對緊急電話,配以閉路電視對全路段進行實時監控。
2018年9月30日,虎門大橋全線完成286套IP廣播系統安裝,俗稱“大聲公”,便于監控中心直接有聲指揮現場虎門大橋威遠收費站和南沙收費站附近均設有快處快賠交通事故處置系統,車主遇到輕微事故需在快速拍照后自行撤離現場前往就近的交通事故理賠站點進行處理;如因逗留造成交通堵塞,駕駛人將被處以200元罰款,
2、虎門大橋怎么樣了?怎么沒有消息了?
謝謝邀請!廣東省交通集團發布消息稱,5月15日9時,虎門大橋恢復交通。振動原因基本查明:(1)虎門大橋是大跨度鋼箱梁懸索橋,屬于典型柔性結構,(2)沿橋梁邊護欄連續設置的水馬改變了鋼箱梁氣動外形,在特定的風況條件下,誘發懸索橋發生豎向渦激共振。(3)共振持續較長時間、較大振幅的渦振導致橋梁結構阻尼下降,即使水馬拆除,特定風況下空載橋梁又發生了渦振,
3、廣東虎門大橋每年都大檢查,為什么會出現異常抖動?
大橋發生波浪形的上下擺動,很多人說是“水馬”影響受力所致(當時風速算低的),但我第一感覺就可能是某些吊索松弛了,使得有些橋面承托力不夠,受力不均,從而出現較大幅度上下擺動。可以做個極端假設:假如只剩中間的鋼纜正常承托,其他都斷開,整個橋面就會容易出現像蹺蹺板那樣上下擺動,“水馬影響說”不敢茍同,畢竟水馬只有1米高度,是塑料的,也只灌了大約一半水,比起旁邊一兩米高密密麻麻的汽車,無論是重量和體積,根本不算什么,風一吹就會倒,而且水馬本身是有阻尼作用的。
如果水馬都造成這么大影響,為何不先考慮汽車影響呢?要知道當天汽車的流量是當年設計流量的近十倍(所有增加的重量都由兩根主鋼纜承擔上,細思極恐)!所以,這次未遂事故應當引起足夠重視,切莫輕言“沒問題”,需要更深入地調查,有必要的話,把鋼索全部更換。反正以虎門大橋の收益,這點支出根本不算什么,即使拆了重建也負擔得起,
由于很多東西可以再利用,都是現成的,重修時間也不會太久。現在負面影響肯定不小了,但好在沒有發生人命事故,尚在可控中,如果任其發展,出現災難性事故,對中國橋梁基建產業將是前所未有的打擊。關于鋼纜為何銹蝕,我想補充一下,鋼纜、吊索銹蝕不排除是水份的影響,一個可能是施工時帶入了水份,另一個是后期水份滲透。鋼纜應該是用防腐涂料保護的,涂層在日曬雨淋,高低溫交替作用下,是會有微量水份滲透的,
比如食品包裝袋,別看厚厚的薄膜,在高壓鍋里蒸煮,水份是可以穿透薄膜的,減少高溫穿透的辦法之一就是復合一層金屬鋁箔(就算鋁箔也會透水透氣,只不過程度低得多,越厚效果越好),不知道虎門大橋是否可以采用類似措施保護鋼纜、吊索。另外鋼纜表面的雜質是否會釋放結晶水、腐蝕性物質,涂料老化降解是否釋放出水份、腐蝕性物質也值得考慮,
4、虎門大橋將會如何解決呢?
異常抖動時間超過20個小時,虎門大橋將會如何解決呢?雖然,虎門大橋出現的振動幅度,明顯大于4月底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出現的橋面抖動程度。但是,在橋梁專家們將虎門大橋抖動原因歸結與水馬和風況所致,并將大橋上的全部水馬拆除之后,懸索橋卻在6日繼續出現了橋面抖動現象,只是不如第一次大家在視頻中看到的那么劇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