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祭品:jìpǐn祭奠或祭祀時用的供品,祭組詞:祭祀、祭奠、祭文、祭祖、打牙祭、祭司、血祭、祭壇、祭灶、獻祭、祭日、祭酒、祭品、祭星、祭拜,5、陪祭:péijì祭禮中陪同主祭人主持儀式祭奠,祭葬,祭祀三者的區別,祭奠是紀念死者的儀式,為追念死者并安撫其在天之靈而舉行儀式祭奠亡魂。
悼祭的拼音是:dàojì悼祭的意思是:追悼和祭奠悼:悲傷地懷念:悼念、悼詞、哀悼。懷念死者,表示哀痛:沉痛悼念|悼念亡友。祭:初文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酒肉供奉神主。本義即向神靈、祖上獻上供品,并舉行儀式,表示崇敬、祈求保佑。后來演變為一種對已故之人表示追悼、敬意的儀式。以上義讀jì。祭又讀zhài,原是古國名,現主要用作姓氏。擴展資料:悼祭的近義詞:悼念悼念,拼音dàoniàn,對死者哀痛地懷念。出自于《國語·晉語》、《周書·謚法》、魏妝的《魏書》等書籍構成:并列式:悼 念例句:悼念偉大領袖
祭奠是紀念死者的儀式,為追念死者并安撫其在天之靈而舉行儀式祭奠亡魂。祭葬是對死者進行追悼、安葬的儀式和活動。祭祀讀音:jìsì《說文解字》中祭: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也。祀:祭也,祭不已也。原始時代,人們認為人的靈魂可以離開軀體而存在。祭祀便是這種靈魂觀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動比較簡單,也比較野蠻。人們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靈偶像,或在石巖上畫出日月星辰野獸等神靈形象,作為崇拜對象的附體。然后在偶像面前陳列獻給神靈的食物和其它禮物,并由主持者祈禱,祭祀者則對著神靈唱歌、跳舞。進入文明社會后,物質的豐裕,使祭祀禮節越來越復雜,祭品也越來越講究,并有了一定的規范。簡單說:祭奠是對于已經逝去一段時間的亡靈進行追念。祭葬還包括對死者的安葬過程。祭祀是傳統祭拜活動
拼音:jì、zhài,祭讀作jì,聲母是j,韻母是i,聲調是四聲;祭讀作zhài,聲母是zh,韻母是ai,聲調是四聲。祭組詞:祭祀、祭奠、祭文、祭祖、打牙祭、祭司、血祭、祭壇、祭灶、獻祭、祭日、祭酒、祭品、祭星、祭拜。釋義:1、對死者表示追悼的儀式:祭奠、公祭。2、古代殺牲供奉鬼神:祭祀、祭天。:姓。部首:示,四角碼:27901,倉頡:bommf86五筆:wfiu,98五筆:wfiu,鄭碼:RSBK統一碼:796D,總筆畫數:11,筆順:35445411234擴展資料一、祭的筆畫二、部分詞語解釋:1、祭奠:jìdiàn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祭奠英靈。2、祭壇:jìtán祭祀用的臺。3、祭品:jìpǐn祭奠或祭祀時用的供品。4、祭祀:jìsì舊俗備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并求保佑。5、陪祭:péijì祭禮中陪同主祭人主持儀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