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在今肅州酒泉縣西南,山有昆侖之體,故名之。屈原在《天問》中,發出了“昆侖縣(懸)圃,其居安在”的慨嘆,眾所周知,華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古中國的來源地在哪里呢,最為認同的一點就是山海經中的昆侖山和現今的昆侖山并非一個,現今的昆侖山乃是指昆侖山脈,《龍魚河圖》曰。
1、古代的昆侖山在哪?是不是現在的昆侖山?
昆侖山,又有稱昆侖丘或昆侖墟的。在《山海經》等古籍中也多次提到昆侖,不少武俠小說中,多有西昆侖或昆侖派之說。陶潛的讀《山海經》中也有遐想,把昆墟作為西王母館,也有人寫長篇文章將其神話。那么,昆侖山到底在哪?〇一,昆侖山是我國最大的山脈,也是亞洲最大的山脈之一,展開中國地圖,一眼就能看出,昆侖山主脈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交界處,西接帕米爾高原,東部延伸至青海省境內,北方連阿爾金山,南方連可可西里山,東方與巴顏喀拉山銜接。
〇二,按地球坐標,昆侖山位于東經77度~1O3度之間,北偉在37度~33之度之間,東西長約25OO公里,東部延伸到青海境內,又分北,中,南三支伸展。昆侖山海拔約5000~60OO米左右,最高峰木孜塔格山海拔7723米,〇三,1935年9月,紅軍長征隊伍進入岷山,毛主席登岷山向西遠望昆侖群山,此后寫了《念奴嬌、昆侖》,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2、我想知道上古昆侖到底在哪里?
經查詢資料得知:上古古昆侖的確切位置,早在戰國以前就已消失在先民的記憶里,屈原在《天問》中,發出了“昆侖縣(懸)圃,其居安在”的慨嘆。尋找昆侖,甚至成為當時一項國家工程,漢武帝按照上古昆侖為黃河源頭的說法,派人溯流而上尋找,結果使者走錯路回來報告說,河水的源頭出自于闐。于是漢武帝便按古書所述的昆侖出玉,欽定于闐的南山為昆侖山,
但這種說法當時就遭到了司馬遷的質疑。西晉以后割據涼州的前涼王張駿,以酒泉的南山(祁連山)有石室王母堂,即定此山為昆侖山,唐以來多有人依此說法。佛教流行中國后,又有人將昆侖山混同于阿耨達山,對此酈道元出了質疑,至清代,康熙大帝進軍西藏,定阿耨達山為岡底斯山,這樣昆侖山便與藏地的圣山合一了。后來乾隆平定新疆,又定昆侖山為于闐南山,
3、為何黃帝鑄鼎原在河南靈寶,黃帝乘龍飛升的地方也在靈寶,黃帝陵卻在陜西?
關于在什么地方鑄鼎,《史記》上司馬遷有這樣一段記載:“昔泰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史記封禪書》中說:“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髯下迎黃帝,”這里的荊山,屬古雍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前十一世紀)轄區,雍州當時治所在今西安,所轄范圍廣大,包括陜西大部及寧夏南部。
今富平縣城西南約5公里處的荊山塬上,有一個古老的自然村落名叫“鑄鼎村”(現在的城關街道辦向陽村境內),相傳是黃帝及禹鑄鼎的地方,《富平縣志》中講:“北條荊山屬富平之南,三原之東,臨潼之北,蒲城之西,皆統一為荊山。”(荊山塬上的清涼寺)也就是說,黃帝和禹當年鑄鼎的地就在現在陜西省富平縣荊山塬上,這里距離延安黃陵縣的黃帝陵不遠,石川河水就是從黃帝陵流過來的,三年前,閻良的戰友帶我去過荊山原,還有當地的一個中華郡景區,都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中華郡景區)各地關于黃帝的傳說比較多,包括甘肅天水和清水,以及河南的靈寶,但從歷史記載和歷朝歷代祭祀情況看,我認為陜西黃帝陵在歷史上具有可信度和合法性,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國家把陜西黃帝陵列為中國古墓葬第01導看出一二,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到陜西黃帝陵祭拜黃帝,也說明歷朝歷代對陜西黃帝陵是完全認可的。
4、山海經中神秘的昆侖山到底在哪?它難道只是一個傳說嗎?
不知道您問的是現實中的昆侖山還是傳說中的昆侖山,如果是現實中,那就很簡單,鋪開地圖,昆侖山就在西藏,青海和新疆的交界處。其不能說是山,而是一座山脈,橫貫西藏,青海和新疆,平均海拔五千米以上,常年白雪覆蓋,雖然荒涼,但景色美不勝收,如果是傳說中的昆侖山,那可就神秘了,要說昆侖山,必《山海經》,中國五千年文化,從遠古的茹毛飲血到現在的科技文明,無數文卷古籍為一代代后人的不斷進步奠定了基礎,其中有一本言及各類知識的志怪之書,最為著名,即《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