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為了達成任務,我空降兵部隊在短時間集結了15人專家水平的精英跳傘小隊,但在高空跳傘環節時仍然險象環生。加上此次跳傘高度為4999米,遠遠超過空降兵日常的跳傘訓練高度,參加行動的空降兵需要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進行第一次如此高度的高空跳傘,其難度和危險程度可見一斑。
1、空降兵在跳傘的過程中發現其他傘兵有危險,可以在空中營救嗎?
空降兵實施空中跳傘、日常訓練的必修課之一、就是安全。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空降兵需要長時間的地面訓練、包括基本的氣象知識、傘具結構、運用、還要對所乘坐的機型有基本的了解、經過地面模擬訓練合格才能上機,自救也是訓練科目尤其是大集團跳傘、離機時間、隊員間隔時間、氣候變化和風速、風向、每一個環節都是經過嚴格計算的,
那么實際實施過程中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例如:風向的突然變化、傘繩糾纏、主傘打不開、離機后相鄰隊友危險近進國內外都是發生過事故。當一名隊友有危險時第一時間是自救、其他隊員發現后、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幫助脫離險境、也是有成功案例的,跳傘后的留空時間是按分秒計算的、所以說、跳傘是有一定風險的勇敢者的運動。
2、廣州哪里有高空跳傘?
“高空跳傘”不要說廣州沒有,世界上開著高空跳傘運動的國家也是鳳毛麟角,喜歡跳傘運動,從基礎知識學起。普通大眾玩跳傘,必須要經過專業的航空運動學校系統的學習,生命只有一次,為了生命安全系統學習很有必要!普通跳傘運動2000米左右是安全高度,2000米以上高度那是專業跳傘運動員和空降兵玩的高空跳傘“游戲”,
3、汶川地震后,15名面對不明地形、不利天氣仍毅然跳傘的空降兵們面臨了怎樣的危險?
(英雄空降近照)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使我八萬同胞遇難,對于整個民族而言,都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但正所謂“危難現豪杰”,在抗震救災的宏大畫卷上出現了眾多英雄人物,其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便是中國空軍空降兵15名勇士拿奮不護身的一跳!(當日高空空降的15壯士)而這一跳,看似簡單,實則危險重重,
首先便是跳傘的高度。空降兵盡管在解放軍序列中算是一個相對比較年輕的軍種,但其自身也有60多年的建設發展歷史,我國擁有一支較大規模的空降兵,但可惜的是我國空降兵長期以來進行的都是數百米的常規空降跳傘,對高空跳傘領域研究較少。這樣一來,在災區5000米高空跳傘便是一項極為艱巨的挑戰,盡管為了達成任務,我空降兵部隊在短時間集結了15人專家水平的精英跳傘小隊,但在高空跳傘環節時仍然險象環生。
如帶隊軍官李振波,其跳出機艙后發現主傘居然沒打開,多虧其冷靜應對,打開備用傘才化解難題,同時,由于裝備問題,高空跳傘過程中,部分隊員還發生了四肢發麻,短暫暈眩等情況。(美軍高空跳傘裝備)另一個主要危險來自于登陸場,據親歷者回憶,其在4000米高空俯視空降地域面貌時還感覺良好,地形似乎很平坦,適合著陸。
4、08年汶川地震,舍命支援我們的15位空降兵勇士現在怎么樣了?
2008年5月12日地震發生后,位于震中的汶川、茂縣等地區通信和交通中斷,與外界失去了聯系,此時,從黨中央、國務院,到普通老百姓,都迫切想知道災區的具體情況。如何盡快進入災區、了解災情,人們把希望寄托在了空軍空降兵的身上,至20日18時10分安全返回成都某軍用機場為止,15名勇士歷經7天6夜,冒著多次余震,翻山越嶺,徒步220公里,先后在7個鄉、55個村莊偵察災情,向上級報告重要災情30多批次,為指揮部指揮部隊開進和部署抗震救災提供了科學的信息依據。
16日9時30分,與阿壩州牟托村秘書長討論救災問題16日15時26分,李振波等人向汶川開進途中第一個跳出機門的空降兵研究所所長李振波接受記者采訪當時,筆者曾與15名勇士所在單位聯系,并搜集到其中4名勇士出征前的決心書,也就是后來網上流傳的“遺書”,隨后,這4封“遺書”和他們的名字一起登上了《解放軍報》和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并被全國人民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