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么說讓人不舒服,但是安格斯——盡管他有基督徒的愛和溫柔——還是要這么說:孤獨窮;但是不要變成庸俗;這樣,你會發現到處都是沙漠,然后隨著歲月的增長,他會得出這樣的觀點,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極少數的例外,我們其實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孤獨要么庸俗,“要么庸俗要么孤獨”出自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魏其昌先生譯)。
“要么庸俗要么孤獨”出自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魏其昌先生譯)。原文如下:.....相比之下,一個人的高尚,恰恰體現在這個人不能與人同樂,寧愿獨處孤獨也不愿與人同樂。然后隨著歲月的增長,他會得出這樣的觀點,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極少數的例外,我們其實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孤獨要么庸俗。雖然這么說讓人不舒服,但是安格斯——盡管他有基督徒的愛和溫柔——還是要這么說:孤獨窮;但是不要變成庸俗;這樣,你會發現到處都是沙漠。
正是人缺乏忍耐的能力孤獨促使人們參與社會交往——人們在孤獨中受不了自己。他們內心的無聊和空虛驅使他們熱衷于與人交往,熱衷于去外地旅游觀光。他獨自站在山頂上,描述著他所看到的一切。山腰的人說,你胡說八道。完全沒看出來。世界不是你說的那樣。無論山頂的人怎么解釋,都無法接受。除非他們自己爬到山頂。愛因斯坦沒有理會他們,只是自己做研究,然后計算他的公式。爬山的人不應該浪費時間和后面的人爭論,自己爬上去就好了。如果有人能跟上你的節奏,那你也跟不上。你不必在他們身上浪費你的思想。有些風景只有爬到一定高度才能看到,有些道理只有有了一定經歷才能明白。你不必因為對方經驗不足,智商低下而彎腰與他糾纏。
3、叔本華說:“人,要么 庸俗,要么 孤獨。”這句話你怎么看?很多人都說過這樣的話,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周就是其中之一,說這些話的人,往往是人類中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否認這種觀點的人,他們既不是孤獨也不承認自己的庸俗,他們是在人群中嶄露頭角,風光無限或者有這樣追求的人。他們通過建立關系網來鞏固和提高自己在人群中的地位,堅持自己的追求。人們對自己的信仰極其執著,認為他的追求在世間極其崇高,容不得任何詆毀,有些人甚至會貶低與自己信仰相反的東西。叔本華迷戀的是自己的孤獨,樓上的回答者迷戀的是自己追求的某種信仰,這兩個人有點互相詆毀。如果你的信念是不可戰勝的,你不需要任何對比,雖然我是孤獨,也很欣賞自己的孤獨,但我一般不會輕易對與自己不同的人做出負面評價。夠干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