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shù)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憑君傳語報平安的“憑”什么意思,憑:靠,托,傳語;傳話,這里指給家里捎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的上一句,上一句:馬上相逢無紙筆,馬上相逢無紙筆④,憑君傳語報平安⑤,“憑君傳語報平安”中“傳語”是什么意思,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上一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意思: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筆寫書信。出自:《逢入京使》岑參〔唐代〕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譯文: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yuǎn),思鄉(xiāng)之淚沾濕雙袖難擦干。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筆寫書信,只有托你捎個口信,給家人報平安。作品簡介與賞析此詩首聯(lián)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園東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久不語,只是默默凝視著東方,思鄉(xiāng)的主題一上來便得到有力的揭示。步步西去,家鄉(xiāng)越來越遠(yuǎn),“路漫漫”三字不僅指出這種事實,而且很容易勾起“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一類的感觸來。首句只敘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龍鐘”是沾濕的意思,全句說:揩眼淚巳經(jīng)揩濕了雙袖,可是臉上的淚水仍舊不干。這種寫法雖有夸張,卻極樸素、真切地再現(xiàn)了一個普通人想家想到極點的情態(tài),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
憑:靠,托。題目逢入京使①作者岑參內(nèi)容故園東望路漫漫②,雙袖龍鐘淚不干③。馬上相逢無紙筆④,憑君傳語報平安⑤。說明這是一首思鄉(xiāng)的詩。安西離長安很遠(yuǎn),古時交通阻滯,通訊不便,詩人在外非常想念家人,家里人也時刻掛念著他,因而他東望故鄉(xiāng),淚流不止。忽然途中遇到人京使者,自然喜出望外,雖然騎在馬上,沒有紙筆寫信,但能通過使者給家里捎個平安口信,使家里人放心,也是好的啊!注釋①、京:唐朝京城長安,現(xiàn)在的陜西西安。逢入京使:遇到往京城長安去的使者。②、故園:故鄉(xiāng)。這里指作者在長安的家。東望。向東望去。作者此時在去安西途中,長安在東,所以說是東望。“故園東望”是倒裝,就是“東望故園”。漫漫:遙遠(yuǎn)的意思。③、龍鐘:形容流淚的樣子。④、馬上相逢:在騎馬行進的途中相遇。無紙筆:沒有寫信的紙和筆。古人寫字用的筆墨紙硯,是不便于隨身攜帶的。⑤、憑:靠,托。傳語;傳話,這里指給家里捎個口信
3、“憑君傳語報平安”中“傳語”是什么意思?傳語:捎口信。chuányǔ《逢入京使》唐代: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xiāng)情緒,也表達(dá)了詩人欲建功立業(yè)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dá)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xiāng)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整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shù)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