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年羹堯年羹堯(1679年—1726年),字亮工,號雙峰,中國清朝名將,林之望林之望編林之望(1811年-1884年),字伯潁,亦字遠村,安徽懷遠縣河街人。
1、蚌埠市未來5年發(fā)展前途如何?
蚌埠經濟規(guī)模目前在安徽省內排名中下游,但其主要原因是蚌埠城市體量小,人口也不多,那么經濟規(guī)模小一些也正常。不過相比于省內其他城市,蚌埠的人均經濟排名還是比較靠前的,比如人均GDP排名僅次于合肥、蕪湖、馬鞍山,關于未來五年發(fā)展,蚌埠會得益于長三角擴容之后的省域影響力整體增大。但是蚌埠最大的劣勢在于地理位置有點尷尬,
比如擴容后的長三角,安徽區(qū)域內的核心都市圈是合肥-馬鞍山-蕪湖一帶,這一帶未來要打造與南京都市圈接軌,而安徽北端則要充分融入淮海都市圈,蚌埠目前的都市圈區(qū)劃是屬于這一部分。然而淮海都市圈本來就是由很多經濟弱市組成,唯一強市就是徐州,結果蚌埠卻屬于該都市圈的最外圍,從位置來看,北依淮海都市圈,南鄰合肥都市圈,但是哪一邊都不在核心區(qū),因此不論是受核心城市輻射還是與核心城市的經濟共振,都難以直接受益。
2、蚌埠歷史上有哪些軍事院校?
我們都知道,蚌埠市在歷史上軍事地位很高,也是兵家必爭之地,解放戰(zhàn)爭時期有名的徐蚌會戰(zhàn),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淮海戰(zhàn)役,就發(fā)生在蚌埠、徐州一帶,蚌埠軍校數(shù)量確實不少,直至,像蚌埠這樣擁有四所軍事院校的城市依然是不多見。那么,蚌埠在歷史上有哪些軍事院校呢?講武堂于1914年由安武將軍倪嗣沖所建,堂址在小南山,主要用于培植親信武官,
1920年,講武堂停辦。炮兵學校于1914年由倪嗣沖所建,校址在今二中南側,在校學員每年約150人,用于培養(yǎng)安武軍炮兵軍官,教學所用小炮,購自日本。1920年該校停辦,皖北軍政干部學校1949年蚌埠解放,6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皖北軍區(qū)組建該校,位于體育場東南今空軍第十三航空兵學校內。學校設校務部、訓練部、政治部,下設5個大隊、16個中隊(其中1個女隊),
訓練內為軍事(軍事常識、參謀業(yè)務)、政治(政治基礎理論、部隊政治工作)等。學校分預科和本科,學制均半年,1950年底,該校遷至合肥。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原名汽車管理學校,1977年12月20日設立,位于南營房區(qū),占地88萬平方米,營房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領導,學校設訓練部、校務部、政治部,下設5個大隊和25個學員隊。
學校屬師級單位,開兩個專業(yè),汽車排長專業(yè),學制分二年制中專和三年制大專兩種;車管干部專業(yè),學制半年至一年,課程除政治、文化、軍事外,有汽車構造、保養(yǎng)、駕駛、技術檢驗、特殊地區(qū)車輛運行、運行中修理、汽車分隊防衛(wèi)等專業(yè)課。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原名空軍第十三航空兵學校,于1978年11月從山東濟南遷蚌,位于體育場東南,占地400萬平方米,營房建筑面積9.66萬平方米,屬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qū)空軍建制,
該校成立于1968年10月。學校屬大專性質,師級單位,設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分設兩個初教團、兩個高教團,學制兩年半,課程有政治教育、飛行訓練、航空理論教育及軍隊共同課目的訓練等。海軍蚌埠士官學校原名海軍航空機務學校,于1978年11月從山東青島遷蚌,位于南營房區(qū),占地71萬平方米,營房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屬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建制,師級單位,
學校于1950年創(chuàng)建,遷蚌后設訓練部、政治部、校務部及2個大隊、14個學員隊。開始屬中專性質,學制兩年,1984年辦大專班,學制三年,課程有政治、文化、軍事及專業(yè)課,南京軍區(qū)空軍航空機務教導隊于1979年5月在涂山腳下建隊,占地7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96萬平方米,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qū)空軍建制,屬軍區(qū)空軍航空工程部領導,為正團級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