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很好,但已經不適合我了,這幾年撤出深圳的人,還有大公司也不少,從這里可以看出,深圳的壓力已經讓很多人,很多企業承受不起了。“來了深圳就是深圳人”,可我來了深圳二十年了,我還是成不了深圳人,非深戶口,沒房沒車,唯一有成就感的就是在深圳找了個不是深圳戶口的老公,生了個不是深圳戶口的女兒。
1、你是愿意留在上海還是深圳?
上海生活8年經驗、深圳工作3年經驗總結,上海海派文化、崇洋媚外,注重生活細節與品質,飲食清淡而講究營養,與上海人交朋友在錢上要算的清楚些,因為大部分上海人喜歡禮尚往來,不是上海人摳,而是在他們的意識里不喜歡占別人便宜,也不喜歡別人占自己便宜。深圳是一個只要你肯付出肯拼就會有收獲的年輕城市,房價漲幅讓人難以捉摸,飲食以粵菜和滋補靚湯而被人喜愛,比鄰香港也被香港的文化影響著!在深圳的外地人因為我工作接觸多,如果你今時是大老板我就用對待大老板的方式待你,明日你落魄成小老板,馬上換小老板套路對付你,還是非常現實哈哈,所以,生活居住我認為上海有優勢,工作賺錢深圳機會更大!人生需要取舍,因為每個人追求不同,
謝謝邀請!現在我不建議就在這些城市。因為早些時候,10年前,這樣的說法我是完全贊同的,在互聯網和房地產經濟還在發展的最快5年里,中國的城市群,發展得很飛快,大家都偏向珠三角和長三角等區域打工或創業。人口的紅利和政策的傾向性,這里都集中了全國很多知名企業和乃至全球的500強,房租和房價還是比較合理的。因為有他們,城市群日新月異變化,
縱觀各大城市的這幾年的GDP和房價都是不斷地長。大家靜下心想想,事實我們工資沒有多少漲,GDP只是房價把它推升了。其他什么都沒有變,有些還退步了,例如一些實體經濟,現在國家正在調控房價,但基本面沒有變。房價也不會降,只有緩慢回升而已,現在我的建議是,如果沒有什么顧慮或家庭的負擔。不適宜在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發展,
3、為什么有的人明知在深圳買不起房,大家還愿意待在深圳?
我61歲了,可是我還在深漂,雖然買不起房子,但是我也依然很喜歡待在深圳。我和我的兩個女兒都在深圳租房住,他們兩大學畢業就來到了深圳,老大今年33了,老二今年也馬上30了,他們都各自結婚了,自從老大的兒子出生我就開始來深圳了,一直到現在我幫著老大,老二的孩子都帶大了,以前想著等孩子們上幼兒園了,我就離開深圳回去湖南老家,但是可能這個計劃還得再往后推推,因為我也喜歡上深圳了,深圳真的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每個人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
一.辛苦撫養兩個女兒上大學我今年61歲,從小就在農村長大,嫁給老公以后,一直和老公在家務農,生了兩個女兒以后,我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拼了命也要把孩子供養讀書出來,當時我們那里的農村,好多人家里的女兒基本上讀到初中就開始去廣東打工了,每年還能給家里寄回來不少錢,而我就是因為沒有讀多少書,沒有什么文化,只能在家務農,所以我深知讀書的重要性,我的表姐就是因為家里重視讀書,所以她一直在縣城當老師,工作穩定,退休了還有退休工資。
所以我在家養豬,種地,種水稻,種水果,和我老公在家只要能賺到錢的,都愿意干,每天從早到晚,累得只有晚上才能休息休息,萬幸的是我的兩個女兒很爭氣,他們終于考上了大專,雖然現在大專文憑在深圳算不了什么,但是在我們農村老家,他們已經算是跳出農門了!二.孩子們畢業后選擇留在深圳工作大女兒畢業以后,剛開始也想回家找個穩定的工作,可是回來找工作才發現,市里的工作機會非常少,工資也非常低,想要去事業單位啥的,我們又沒有渠道,于是她跟著她的同學們一起去了深圳,發現深圳機會真的很多,很容易就找到了對口的英語培訓工作。
等到二女兒畢業的時候,理所應當地去深圳追隨她姐姐了,而我也很支持他們,我想著他們能去一線城市,哪怕不能在那里穩定,但是至少可以出去見見世面。三.女兒結婚生孩子,我也來了深圳兩個女兒在深圳上班,都找到了他們的另一半,老大的老公是同一家公司的銷售,老二的老公是程序員,當時結婚的時候,因為我自己家庭也不算富裕,所以我什么都沒有要求,只是希望他們能對我的女兒好,大女婿家是江西的,結婚的時候深圳的房子已經很貴了,他們選擇在江西老家買了一套房子,二女婿是湖南的,家里條件比我家好多了,但是面對深圳的房價也比較難,好在他們在湖南還有一棟大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