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原因使得常德話更接近湖北話,而與益陽,長株潭以及湘西湘南等地的語言習慣不一樣了。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qū)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xiāng)里話,從地理位置來看,常德市區(qū)及下轄區(qū)域離湖北非常近,與湖北公安、荊州、恩施、宜昌等地接壤,從常德往來湖北不僅是方便,而且是特別頻繁。
1、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yè)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學,市16中,市二中讀書,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xiāng)下。因此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而黃埔以下因靠近黃陂。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qū)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xiāng)里話,而武昌話又與漢口話不同。我們老武漢人一聽就分得出來,而漢陽話因漢陽蔡甸人多,話音帶有濃重的菜甸音。
2、湖南常德口音跟湖北口音接近,跟南邊的益陽反而不同,好多都聽不懂,請問怎么回事?
說話的習慣和方式以及語音語調(diào)更多關聯(lián)于地理的實際位置,受說話族群生活半徑的影響,而行政區(qū)劃只是人為對地理族群的劃分,長期來看,有一定的導向性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影響說話的方式!常德市位于湖南北部,現(xiàn)轄武陵區(qū)、鼎城區(qū)、安鄉(xiāng)縣、漢壽縣、桃源縣、臨澧縣、石門縣、澧縣,共6縣2區(qū),以及代管1縣級市津市市,從地理位置來看,常德市區(qū)及下轄區(qū)域離湖北非常近,與湖北公安、荊州、恩施、宜昌等地接壤,從常德往來湖北不僅是方便,而且是特別頻繁!在湖北公安就有長期專門往返常德澧縣,津市、安鄉(xiāng)等地的大巴車,在公安的小鎮(zhèn)比如章莊鋪等地居民趕市集或游玩的話有時候不去縣城斗湖堤而跑常德那邊!所以,兩地雖然分屬不同的行政區(qū)域,但接近的地理位置,頻繁的人員往來使得兩地的人文交流,生活方式,說話習慣以及餐飲習慣基本都一樣!像常德米粉基本就是湖北公安的口味,兩地居民語音語調(diào)基本一致,交流溝通是完全無障礙的!除了地理位置的接近,也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得常德地區(qū)的語言習慣被納入到湖北的西南官話語系中!即常德也是和湖北大部地區(qū)說一樣的西南官話,而非湖南地區(qū)的湘語系或湖南土話!這些原因使得常德話更接近湖北話,而與益陽,長株潭以及湘西湘南等地的語言習慣不一樣了!在外的常德人遇到湖北人,基本都是可以直接交流的,也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因為語言是天然的交流工具!而湖南湖北也原屬一家,洞庭湖水養(yǎng)育了兩邊的人民!愿兩湖地區(qū)有更多的交流,共創(chuàng)中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