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內部有人戲稱,華為HR這個政策,是激勵了幾個博士,打擊了一大票博士,想想其余同期入職的博士們是什么感覺,這怕是華為的HR又出昏招了吧。這里面有兩個問題,首先招聘的是不是真正的天才在華為內部鬧得沸沸揚揚,其次是華為內部有一大堆名校博士,在這些天才少年還沒做出成績前就給予同樣博士幾倍的待遇,其他博士怎么看。
博士生剛畢業工資高的能拿到上百萬,低的只能四五千,具體能拿多少完全由專業,行業,城市以及個人實際能力決定的。并不是說有了博士生學歷,就應該拿多少錢,這種現象早就不存在了,大家還記得2019年7月份華為總裁辦傳出來的一份電子郵件顯示,招聘了8名博士生,年薪最高的200萬元,最低的也達到100萬元,當然了這些都是高端數理人才,是不能作為普通博士畢業生薪資參考的。
我老舅家孩子也是今年博士畢業的,計算機相關專業,進入了某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目前拿到的年薪是28萬,據他自己說這個工資很一般,是畢業當年的工資,后續會依據手上的項目進行調資的,預期5年內年薪能達到50-100萬之間,還是很讓人羨慕的,依據2018年畢業生薪資調查報告,博士生工資是沒有那么高的,這個報告是通過采集樣本進行分析的。
博士生全國平均月薪為10000元,碩士生7000元不到,雖然博士生整體平均待遇也一般,但是比碩士生工資足足高了3000元,說明優勢還是很明顯的。本科生平均工資只有5000元不到,難怪現在的考研人數逐年遞增,另外,博士生的薪資待遇還會受到崗位所在行業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計算機軟件,互聯網,通信等行業待遇是排名靠前的。
這對很多博士生的薪資影響很大,在歷年的博士高薪的報道中,基本上都是華為,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美團等互聯網企業中產生的,比如那些算法工程師的待遇就特別高,博士生待遇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影響因素就是就業所在城市的經濟水平,通過對2018年全國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資調查發現,北上廣深仍然是畢業生薪資排名前四位,相應的的博士生工資也是一樣。
同樣能力和技術的博士生在上海能拿到5萬的月薪,但在合肥就只能拿到15000了,這是很明顯的差距,所以高端人才不斷向一線城市流動的原因就在這里,總的來說,博士生不管是就業還是拿到的工資待遇比本科生和碩士生還是好不少的,雖然這些待遇也會受到專業,行業與城市的影響,但總的趨勢是看好的。如果有條件的話,當然是趁著年輕拿下博士學歷,當然了,個人能力也很重要,不能緊盯專業學習而忽視了綜合素養的提高,那樣也是沒法正常就業拿高薪的,
2、華科大博士畢業,能拿多少工資?人工智能專業?
都是猜測。我直接說吧!華科碩士,人工智能方向,在我們公司起薪46萬(稅前),華科博士沒有。換個交大本碩博,起薪58萬(稅前)。可能沒有很多人想象中的差距那么大,但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的。級別就不寫了,太敏感,進來以后就看實際能力了。每年都有評定,博士混不下去的很多。幾年不漲,被碩士超越碾壓的太多了,畢竟企業不是慈善機構,也不是高校。
3、如何看待華為給剛畢業的博士應屆生開200萬的年薪工資?
其實吧,這個事情不僅僅是在IT界,在華為的內部也引起了軒然大波,我個人理解為這個是華為的HR對老板談話的誤解,這種操作是極其不專業的。華為的HR這一波操作,肯定是因為任老板之前有過相關的談話,任老板認為華為內部應該引入一些天才的少年,給予比較好的待遇,可以激活華為整個研發環境,就像一條鲇魚放進魚群一樣,讓整個華為的研發更加有活力,
當然,任老板講話的目的是好的,理念也沒錯。大企業的研發都有大企業病,很多研發人員剛入職時雄心壯志,時間一場就有可能被企業流程和文化同化,最終變成996機械工,這種隨波逐流氣氛,會阻礙企業的創新,華為作為一個科技創新型企業,這種狀態肯定是有風險的,但是我個人覺得,華為的HR可能理解錯了老板的講話,華為的HR可能理解為任老板需要招聘一些天才少年,然后直接給很高的年薪,然后通過公示的方式讓華為內部和外部都知道這個事情,從而造成”鲇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