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比較適合居住的地方在西邊,適合工作的地方在東邊。說實話,這樣的問題也曾困擾我,盡管我是鄭州土著,鄭州出生,鄭州長大,新鄭上大學(其實也還是在鄭州),生活圈子基本就在鄭州,從1954年鄭州作為省會開始,各種企業在鄭州落戶隨著帶來的就是全國各地的技術工人,當時鄭州轄區人口就20萬左右,但是當時來鄭州的外來人口就達到了20多萬。
1、鄭州的工資較低,工作一年后要不要離開鄭州?
背井離鄉,在幾十年前,或許是迫不得已,但在如今,卻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也是一種大勢所趨。人往高處走,山里的娃想看山外的世界,農村的孩子要跳進大城市,縣級市的年輕人一心奔省城,二三線城市的大學生把眼光投向一線城市,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催生了巨大的勞動力市場,而信息、交通的日益發達,也讓人才的流通速度不亞于高鐵,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背井離鄉。
2010年,“逃離北上廣”一度成為熱門話題,70%的職場人打算或是已經逃離一線城市,那是否一線城市的魅力不再了呢?說實話,這樣的問題也曾困擾我,盡管我是鄭州土著,鄭州出生,鄭州長大,新鄭上大學(其實也還是在鄭州),生活圈子基本就在鄭州。但說實話,有時候我也想過要不要離開鄭州,我算一下,工作也差不多一年了,但沒攢到多少錢,
有時候也覺得工資低,這是實話。我朋友去年大學畢業后就直接去了北京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目前一個月的工資大概在6000左右,每月房租2000,還要還花唄,以北京的收入與消費水平來看,這樣的工資待遇也只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平臺,變換城市,向經濟發達城市進軍,在個人職業生涯進程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擇業是否成功,地域并不是主要矛盾,最關鍵的是必須找到自己適合而且能勝任的工作為載體,才能實現個人的職業價值,有不少異地求職者在異地求職時,過于盲目,人云亦云,沒有目標。城市發達不代表就一定適合你,可能你在本地可以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去了競爭激烈的大城市就未必;求職失敗也未必要歸咎于這座城市,在馬上要動身去異地求職的前夕,不妨問問自己,這就是自己唯一的選擇嗎?(編輯施尚景)。
2、沒有了城中村而離開鄭州的人,現在都在哪兒發展?
鄭州是個說好不好,說壞不壞的城市,和許多新一線一樣,總有人來,也有人去,往來返復中追尋生活的存在意義,鄭州每天都在變化發展的這樣一個大都市,不會因為哪一些人的離去而哭泣,也不會因為某一些人的到來而擁擠,你來與不來,她都在這里,召喚著你,或者排斥著你!其實,如果鄭州你都生存不下去,你又何談去那些更大的城市去謀生呢,總不成找個借口再下沉到那些城市排位度更低的地方生活吧,回農村你甘心嗎?人生只會打賞獎勵勤勞拼搏的人,一直的埋怨環境或者城市大氣候,只能證明你的生存能力欠缺,你的離去也注定只是沒勇氣的逃離!。
3、在鄭州工作,沒有家人在身邊,該怎樣讓自己過得快樂?
感謝邀請,其實像你一樣,獨自在外,遠離家人的“鄭漂族”很多,小編我就是其中一個,獨自一人來鄭州求學,2016畢業后在鄭州工作,如今已經2年多了。這種感覺我曾經也有過,離開學校后,身邊沒有熟悉的同學,合租的也都是不認識的人,工作也是新手“小白”,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感情上,都會感覺失落,自己一個人晚上也偷偷哭過,
但后來工作一段時間后,這種狀況就改變了,我建議你,可以試試找朋友和同事合租,有一個談得來的室友真的是一種幸福,相比之前一個人下班后吃飯如果有合得來的室友,感覺是不一樣的,無論是做飯,還是在外就餐,有人陪著談談心,吐吐槽,就不會感覺到孤單。還有就是可以把自己以前的一些小愛好撿起來,跑步也好、練字,看書,不用講究那么多規范,自己喜歡就好,下班后無聊的時候,可以試試做些有意義的事兒,但不建議追劇哈,追劇后的空虛感,會讓你更加失落的,
4、19應屆畢業生想去鄭州(沒有去過)工作,生活,過來人有什么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