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北人,我不知道這話從何說起。那時候奶奶最喜歡都快要香破鼻子了,紅薯的叫法非常多,有的叫甘薯、地瓜、山芋、白薯、紅苕,還有叫番薯,如果今天有人用勺子吃紅薯,說明吃的優(yōu)雅了,吃的精細(xì)了,一般在冬季11月份開始,選擇連續(xù)晴好的天氣,將苕洗干凈,整個的用蒸籠蒸熟,剝皮后放置在戶外曬一曬、凍一凍,然后切成細(xì)條狀,放置在簸箕上晾曬。
1、紅薯用你老家話怎么說?記憶中都有哪種吃法?
紅薯的叫法非常多,有的叫甘薯、地瓜、山芋、白薯、紅苕,還有叫番薯。我們老家叫地瓜,品種也有好幾樣,有紅心的、紫心的、白心的、淡黃色的,這幾種是我目前看到最多人種植的。地瓜種植簡單容易,一般育苗扦插,地瓜營養(yǎng)價值高、用途廣、需求量大。為生理堿性食品,能幫助人體保持酸堿平衡,有增進(jìn)食欲,幫助消化諸多作用,但也不能過多吃,或者會引起燒心、吐酸、肚脹和放屁,這是因為地瓜含有“氣化酶”,在人的腸胃里能產(chǎn)生大量二氧化碳引起,吃地瓜適當(dāng)搭配咸菜,以避免有“吃時香甜可口、吃后肚子不舒服感覺”,
2、你們那里的“紅薯”和“玉米”用你們的方言怎么說?
我們這里的“紅薯”方言叫地瓜。說起地瓜,是農(nóng)村的老人都忘不了它,我是60后,沒趕上最艱苦挨餓的年頭,趕上了在70年前后農(nóng)村吃地瓜,那個時候是人民公社大集體領(lǐng)導(dǎo),地里生產(chǎn)出來的糧食,交了公糧去每家每戶分到剩下的糧食,連每年三分之一時間都不夠吃的,甚至家庭大孩子多的農(nóng)戶日子過的就更難了。沒辦法大家為了生存,就用地瓜和地瓜曬出來的地瓜干來補(bǔ),在每年的秋天和冬天基本都是上頓吃地瓜,下頓還是吃地瓜,到春天和夏天才會能吃到地瓜干磨成面,蒸出來的窩窩頭,
3、“紅薯”用你的家鄉(xiāng)話怎么說?它可以用來做成什么樣的特色美食?
我家鄉(xiāng)是湖北宜昌秭歸的,我們這邊的紅薯,家鄉(xiāng)話叫“苕”,不過也是罵人的話,“你是個苕”就是你是個傻瓜的意思。我們這邊的苕,除了做點(diǎn)零食以外,大部分都是用來喂豬的,我們這里最好吃的還是本地苕,紅皮白心的那種,用苕做的特色美食,除了烤了吃、煮了吃外,我們這邊最常見的就是曬“苕泡兒”。一般在冬季11月份開始,選擇連續(xù)晴好的天氣,將苕洗干凈,整個的用蒸籠蒸熟,剝皮后放置在戶外曬一曬、凍一凍,然后切成細(xì)條狀,放置在簸箕上晾曬,
4、湖北人吃烤紅薯一定要用勺子嗎?為什么?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北人,我不知道這話從何說起。我從小吃過的烤紅薯,并不是像現(xiàn)在大街上那種拉著烤爐烤的,那時候就是在灶堂口把燒過飯后的余燼扒開,然后把紅薯放進(jìn)去。那余燼雖然沒有明火,但還是通紅通紅的,溫度很高,紅薯放進(jìn)去了,只有耐心等候。有時候出去玩忘記了,等到想起來,趕緊去灶門口扒開,喲,好香啊!灶里燒的紅薯真是出奇的香,
那時候奶奶最喜歡說,都快要香破鼻子了。紅薯拿在手上,因為很燙,趕緊在手上挪來挪去,口里還吹著氣,巴不得快點(diǎn)吃進(jìn)嘴里,哪里還會用什么勺子,那紅薯烤好了,皮都是焦黃脆香的,就是那樣連皮帶肉全吃了,紅薯幫助我們度過了饑荒,也增加了身體的營養(yǎng),現(xiàn)在回憶起來,都感覺是一種美味。如果今天有人用勺子吃紅薯,說明吃的優(yōu)雅了,吃的精細(x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