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軍將軍,洋務派骨干,首任臺灣省巡撫,不僅打退了法國艦隊的入侵,還實行對外演習,議鐵路,建省,為臺灣省的現代化做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臺灣省現代化之父”劉銘傳,清朝人,(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本名勝三,潛山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子,故稱劉瀏馬孜,有“劉莊蘇公紀念館”劉銘傳(1836-1896),安徽合肥人,漢族,劉銘傳字省三,合肥大板山號。
劉銘傳字省三,合肥大板山號。清朝咸豐,鄉試四年。咸豐九歲率領團練幫助項攻占六安。同治元年,李鴻章的淮軍到了上海,在江浙南部與太平軍長期作戰,從乾宗、杜斯升任總兵。部號“明軍”是淮軍的主力之一。同年四年,率軍到山東鎮壓捻軍,后出任直隸總督。同年六月,尹龍河在湖北安陸被東輦軍打敗,被包所救。次年,領袖前往陜西鎮壓回民起義。光緒督臺灣省軍務十年,與法軍作戰。次年,設立臺灣省為首任巡撫。光緒十七年因病離任。他除了加強海防,整頓吏治外,還興辦鐵路、煤鐵礦和新式學堂,為臺灣省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有“劉莊蘇公紀念館”
劉銘傳(1836-1896),安徽合肥人,漢族。淮軍將軍,洋務派骨干,首任臺灣省巡撫,不僅打退了法國艦隊的入侵,還實行對外演習,議鐵路,建省,為臺灣省的現代化做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臺灣省現代化之父”
3、 劉銘傳是哪個朝代的人劉銘傳,清朝人,(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本名勝三,潛山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子,故稱劉瀏馬孜。安徽人,淮軍將領,參加過鎮壓太平軍、“捻軍”激戰,洋務派骨干,首任臺灣省巡撫,率軍打敗法國艦隊入侵,編練新軍,從事鐵路建設等一系列洋務改革,為臺灣省的近代化奠定了深遠的基礎。被譽為臺灣省洋務運動之父,臺灣省現代化之父,中國,晚清將軍兼大臣,淮軍重要將領。光緒二十二年一月十二日,病逝于六安柳新圩,送給太子太保,讓它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