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補油漆后以新艦姿態陳列在中山艦紀念館內的中山艦殘骸。極少數排水量在100噸以下的炮艇,可能就只配置幾個人就可以操作了,這種級別人員編制一般在150-200人之間,兩棲攻擊艦兩棲攻擊艦屬于直通甲板型的大型水面艦艇,配置直升機、氣墊船,可以進行垂直立體化的登陸作戰,排水量一般在20000-40000噸之間,艦員編制就比較多了,一般在1000-1500人之間,同時還具備搭載1500人左右的登陸作戰人員。
1、一艘軍艦上可以容納多少人?
這個問題問的好大啊,現代軍艦根據排水量和用途的不同,其艦上配置的戰斗人員數量也不相同,最少的可能就是個位數,最多的可能需要4000-5000人。要說到具體人員配置情況大致如下:1、炮艇/巡邏艇/護衛艇/獵潛艇;這種級別排水量一般在500噸以下,承擔著內河、湖泊或者近岸海域的防衛巡邏任務,主要裝備輕武器或者小口徑艦炮,只有一些極少數型號會配置導彈,所配置的人員一般就是在50-80人之間,
極少數排水量在100噸以下的炮艇,可能就只配置幾個人就可以操作了。2、輕型護衛艦這一級別排水量大致在500-1500噸左右,算是一種輕型多面手艦艇,配置導彈、小口徑火炮、魚雷等,具有完善但是卻很基礎的反艦、防空、反潛等能力,部分型號還會配置直升機甲板以及機庫,這樣的艦艇配置人員也比較少,一般在60-80人左右。
3、護衛艦相比于輕型護衛艦,這一級別護衛艦的噸位一般在3000-5000噸左右,在大國海軍中屬于二流艦艇,而在一些中小國家海軍中可能就是主力艦艇了,護衛艦一般配置完善的防空導彈、反艦導彈、魚雷、火炮、直升機等武器裝備,還配置了完善的雷達、聲吶等探測系統,作戰能力已經相當不錯了。這種級別人員編制一般在150-200人之間,
4、驅逐艦驅逐艦是當今各國海軍中比較普遍的主力艦只,主流標準應該要配置區域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中遠程反艦導彈/巡航導彈、速射炮、大口徑主炮、反潛直升機、魚雷等武備,還要配置相控陣雷達系統,從而構成相當強悍的作戰能力,排水量一般在5000-12000噸之間,人員編制一般在300-400名。5、兩棲攻擊艦兩棲攻擊艦屬于直通甲板型的大型水面艦艇,配置直升機、氣墊船,可以進行垂直立體化的登陸作戰,排水量一般在20000-40000噸之間,艦員編制就比較多了,一般在1000-1500人之間,同時還具備搭載1500人左右的登陸作戰人員,
6、航空母艦航空母艦噸位變化幅度比較大,小的有1萬多噸的,大的有近10萬噸的,以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為例,艦上人員編制3200人,同時配置航空作戰人員以及編隊指揮人員1500人左右,也就是說這一級別航母上實際搭載著近5000人各類作戰人員,應該是目前海軍艦艇中人員配置最多的艦艇。大致上就談到這吧,海軍艦艇的種類很多,每種類型的艦艇又有排水量上的差異,總的來說人員編制數量和排水量相關,排水量越大,當然編制人員也就越多,反之則越少,
2、中山艦是什么情況?
“中山”艦原名“永豐”號,是清政府在1910年8月16日向日本民營船廠訂造的航海炮艦,同型還有1艘“永翔”號,其中“永豐”由日本三菱長崎造船所建造,“永翔”由日本川崎神戶造船所建造,設計上參考了日本海軍的長江炮艦“嵯峨”號。排水量780噸,總長65.8米,裝備1門4英寸口徑阿姆斯特朗前主炮,1門3英寸口徑阿姆斯特朗后主炮,以及4門4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和2門37毫米維克斯乒乓炮,
建造完成,從日本返回中國時的“永豐”艦,即“中山”艦。“永豐”“永翔”艦建造過程中,遇到了清王朝退位、中華民國誕生的政權更迭,作為前朝的遺產,民國海軍部竭力籌措資金支付了剩余建造款項,將軍艦接收回國,仍然保留清代訂立的艦名,此后“永豐”“永翔”都被便在民國海軍第一艦隊,1917年“永豐”參加護法艦隊叛離北京政府,加入廣東護法軍政府海軍。
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后,孫中山主張廣東當局聯合奉系進攻直系,廣東軍政府陸軍總長陳炯明對此表示反對,1922年6月16日發生了炮轟孫中山廣州官邸的事件,當時“永豐”等護法艦隊軍艦表示支持孫中山,孫中山曾一度避難于“永豐”艦,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將孫中山曾經蒙難的“永豐”艦更名為“中山”艦,以作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