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也好,整個六安也罷,都有你屬于廬州(合肥)的歷史。你說的舒城劃歸六安,以前本人在安徽論壇上看到過,且討論還比較激烈,有反對的,也有支持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看到這個問題,不知道提問者是基于什么理論認為舒城對六安沒有歸屬感,該在外面打工的人,有多少隨著區劃的調整回到了家鄉。
1、六安舒城有可能劃歸合肥嗎?你怎么看?
謝邀。你說的舒城劃歸六安,以前本人在安徽論壇上看到過,且討論還比較激烈,有反對的,也有支持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本人的意見,舒城劃歸合肥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區劃調整是件挺麻煩的事,不是你想調整就調整的事,需要論證,還需要經過各級人大召開專題會議討論和批準,最后上報國務院批準備案。涉及地域的重新劃分,各級人員的安排等一些繁瑣的事物,
安定、團結為第一要素。二是合肥的地域目前已夠廣闊,巢湖已成為合肥的內湖,合肥正在向肥西(東)及巢湖方向發展,且合肥的發展目前在某些地方還有局限,急需擴張勢必會影響合肥發展速度,三是舒城現歸六安管轄,在六安市管理的范圍內雖談不上舉足輕重,但也不可小覷。舒城地處合安高速、滬蓉高速和合安及安九高鐵要道,地理位置頗佳,交通發達,舒城的工農業發展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舒城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2、舒城為什么對六安沒有歸屬感?
看到這個問題,不知道提問者是基于什么理論認為舒城對六安沒有歸屬感?究竟怎樣才算是歸屬感呢?劃到合肥就有歸屬感了?還是單獨設置舒城市才有歸屬感?實在是一個沒話找話的問題。近些年來,由于巢湖區劃和樅陽區劃的調整,讓很多落后的地區似乎找到了一條經濟發展的捷徑,那就是區劃調整,首先,區劃調整中最大的水軍就是一些想改善待遇的公職人員。
三分巢湖樅陽區劃調整2011年下半年的巢湖區劃和2016年初的樅陽區劃可以說是近些年來安徽行政區劃上的重大調整,是否功在千秋暫不評價,但是在區劃調整的過程中,確實給當地帶來了很大的改變,特別是公職人員的陽光工資都有比較大的改善,這一條是非常吸引人了。因而眾多暫時經濟落后,財政不太好的地方一有機會,就想著脫離原有的地級市,區劃到經濟更好的地方,
其次,舒城也好,整個六安也罷,都有你屬于廬州(合肥)的歷史。從前的江南省歷史上的廬州,巢湖,六安曾經都是一個地區,同時隸屬江南省廬州府,當然了,后來,三家分開了。作為安徽多年來重點發展的省會城市,合肥下轄的肥東,肥西,長豐等縣城都是安徽經濟最發達的縣城,周邊的縣城可謂是垂涎三尺,天天翹首期盼著合肥能帶走自己,
距離合肥(肥西)比到六安市區更近的舒城自然是期待已久。第三,期待合肥,更多的是希望政策的傾斜,談不上對六安沒有歸屬感,一直以來,皖西地區和皖北的經濟發展速度都比較慢,安慶,六安,阜陽三個人口大市并沒有因為自己的人口紅利發展的多好,相反,都是安徽人均產值較低的地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政策的缺失,對于舒城,因為政策的缺失,讓舒城在過去的幾十年錯過了合九鐵路,合界高速。
明明鐵路和高速已經修到肥西了,正要朝向舒城縣城修了,卻莫名其妙的拐彎去了廬江,造成舒城縣城至今除了國道之外,沒有更好的交通,雖然鐵路和高速都在擦過舒城的邊緣處設了站臺和出口,但是真的更像是在挖苦舒城一樣。合九鐵路(黑線)與合界高速(紅色),本來都是由合肥出來朝著西南而去,但是到了肥西全部都轉向向南去了廬江,
作為舒城的老百姓,很清楚沒有政策的支持,經濟增速就很難達到一個預期的高度,而安徽哪個城市政策優勢最明顯呢?顯然,除了合肥,沒有之一了。何況整個六安地區過去曾經隸屬廬州府,說白了就是合肥的一部分,如果巢湖有資格區劃合肥,那更靠近合肥的舒城為什么沒有資格呢?所以說到底,談不上什么歸屬感強不強,無非是希望經濟能有更好的發展而已,
六安——合肥城際鐵路合安九高鐵最后,經濟發展需要穩扎穩打,先搞好交通,平整土地,再改善地方投資環境,進行招商引資。單純的區劃調整就可以調整出GDP是癡人說夢,這點看看之前的兩輪區劃就可以知曉,該在外面打工的人,有多少隨著區劃的調整回到了家鄉,該在家里混的,也并沒有躺在床上就可以加工資,都需要自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