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滕州、洪州、隆州三處筑有滕王閣。“鶴汀鳧渚”寫滕王閣周圍之景,是近景,明代陳文燭在其撰寫的《重修滕王閣記》中,言李元嬰,當年的滕王閣早已不復存在,今天的《滕王閣序》依舊膾炙人口!,當然比滕王閣詩更出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了,尤其是摹寫景物,手法靈活多變,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1、《滕王閣序》好在哪里?
《滕王閣序》是古代駢體文中的精品,熔對偶、聲韻、用典、辭藻于一爐,句式整散結合,勢如流水。尤其是摹寫景物,手法靈活多變,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一)美在色彩繽紛文章潑墨如水,極寫景物的色彩繽紛?!帮w閣流丹”中的“丹”,“層巒聳翠”中的“翠”,“青雀黃龍之舳”中的“青”和“黃”,尤其是“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兩句,著力表現水光山色的變幻之美。
積水退盡,寒潭清明,碧綠如藍;山巒暮靄,折射夕陽,呈現紫色,上句著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濃淡對比中寫盡九月之景。(二)美在遠近變化《滕王閣序》寫景不僅各盡其美,且有層次的遠近變化,“鶴汀鳧渚”寫滕王閣周圍之景,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寫山巒、川流、湖泊是中景,“云銷雨霽”寫水天浩渺,是遠景。(三)美在渾然一體“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危閣高聳,俯仰生姿,相映成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千古絕唱,藍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相映曾輝,羨煞畫師!(四)美在虛實相映作者登高而賦,目接八方,思騁千載,實寫眼前之景,虛思千古之情。借聽覺聯想“漁舟唱晚”,“彭蠡之濱”的魚歌和“衡陽之浦”的雁聲,使讀者對景物有具體的感受,激發出讀者的共鳴,當年的滕王閣早已不復存在,今天的《滕王閣序》依舊膾炙人口!。
2、《滕王閣序》中的滕王是誰?能不能介紹一下他的生平?
大家好,我是歷史漫談君,大家知道李淵最小的兒子是誰嗎?就是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建筑大師兼繪畫高手李元嬰。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上面是滕王閣詩,作者是王勃。當然比滕王閣詩更出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了,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可謂是婦孺皆知的名句。江西南昌滕王閣,也因王勃的一篇文章而名滿天下,當然一同出名的,還有滕王閣的建筑者,滕王李元嬰。李元嬰(630年―684年)是唐高祖與柳寶林所生,是李淵的最小的兒子,生于貞觀四年。李淵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就這樣白白拱手送給兒子了,
可是李世民在玄武門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就派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地去逼宮。李淵強行鎮定,夸獎了李世民幾句,當然如果他當慌了,他就gameover了。在這之后不久,李世民就被立為太子,很快之后他又當上了皇帝,李世民對他老爹李淵可不厚道。不僅把他老爹趕出原來的寢宮,還在夏天丟下他老爹自己出去避暑,
而且還在宴會上陰陽怪氣地調侃的老爹。所以當我們都稱李世民是一個賢君的時候,也應該全面的看問題,好了我們回到李元嬰。滕王李元嬰先后派駐金州(今陜西安康)、滕州(今山東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閬中),在滕州、洪州、隆州三處筑有滕王閣!李元嬰是因為被封于滕州才叫滕王,那他為何會輾轉遷徙各地呢?原來李元嬰是一個貴族公子哥,擅長過奢侈生活。
但是你要真把他分到一個地方,讓他管理民政,這就不是他的特長,唐貞觀十三年(639年)李元嬰受封為滕王,食祿滕州。李元嬰到山東封邑后,就開始了嗨皮的生活,驕奢淫逸,大興土木,當地民憤極大,他還是個建筑學家,蓋了不少精美的亭臺樓閣。這也給當地的百姓們增加了不少的負擔,李元嬰還很會斂財。當時他和蔣王李惲以能斂財而著稱,
唐高宗李治賞賜諸王時,唯獨沒有賞賜他倆。而是賞給他倆兩車麻,并對他倆說,滕叔蔣兄能自經紀(指善于斂財),我就不賜給你們東西了,給你們兩車麻,留著作穿錢的繩子吧!老百姓不買他的賬,無奈之下,高宗李治只好將他貶到蘇州,李元嬰到蘇州后,很快又調任為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生活安定之后,李元嬰就又想建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