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壽輝部下的明玉珍一部攻入四川,并且在四川稱雄,明玉珍是湖北隨州人,他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湖北人,等他在四川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稱王之后,不少湖北的難民蜂擁而至,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湖北人入川。四川與湖北都是省會首位度比較強的,二級城市湖北有宜昌和襄陽GDP達4000億 的,而四川二級城市前五位才剛過2000億以上,四川的二級城市與湖北有一定差距,也就是說在工業上略遜一籌。
1、湖北和四川相比,誰更富裕一點?
我是四川人,長期湖北四川兩地都有業務往來,包括省城、地級市、縣城、農村都有了解,可以說略知一二,供大家參考。武漢與成都來說,武漢依托江漢平原,居長江黃金水道,九省通衢,民國以來大放光彩,整合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后形成大武漢格局,在中部雄居老大位置不容置疑,而成都依托成都平原,自古以來物產豐富水旱從人,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由此可見成都的地理位置和凝聚力可見一斑,只要政策上稍微因勢利導,成都的發展不可限量,從地理位置和交通來說,武漢強于成都,而成都的氣候環境等綜合優勢于西部(西北和西南)應該說神般存在,西藏、青海、甘肅、寧夏、陜西、新疆等地富裕和精英階層優選移居地。所以在現在和將來成都與武漢的城市富裕程度會不相上下,武漢側重于工業制造,成都側重于服務業和休閑旅游業,
四川與湖北都是省會首位度比較強的,二級城市湖北有宜昌和襄陽GDP達4000億 的,而四川二級城市前五位才剛過2000億以上,四川的二級城市與湖北有一定差距,也就是說在工業上略遜一籌。縣級與農村總的來說相差不大,湖北大部分平原,四川除成都平原外丘陵和山地教多,而四川人能吃苦耐勞彌補了這一差距,所以縣級及農村生活水平并沒有大的差距,
2、有人說四川方言和湖北黃岡(麻城一帶)的方言比較像,為什么?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約600字,閱讀需2分)方言是歷史文化的突出表現,因此方言相似的地方,毫無疑問,在文化上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有人注意到四川方言與湖北黃岡地區的方言,不僅很多發音相似,并且有不少的俗語都是通用的。更能說明這兩地之間有文化方面你的關聯,一個最直接的解釋就是,在歷史上,兩地有過移民往來。
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湖北黃岡遷往四川,這就是歷史上出名的“湖廣遷四川”大規模的“湖廣遷四川”在歷史上有兩次。一次是在元末明初,元代末年,戰火四起,元軍久攻四川不下,因此每攻下一地,就屠城立威。“軍所至,但有發一矢相格者,必盡屠之,”造成四川人口銳減。徐壽輝部下的明玉珍一部攻入四川,并且在四川稱雄,明玉珍是湖北隨州人,他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湖北人,等他在四川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稱王之后,不少湖北的難民蜂擁而至,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湖北人入川,
正如當時人記:“元季大亂,湖湘之人往往相攜入蜀”。第二次“湖廣遷四川”的高潮是在明末清初,“張獻忠屠蜀”的說法,大家都不陌生,不過這個說法值得慎思。張獻忠這個地方一霸,只能盡可能的維護好地方的人口與發展,像劉皇叔一樣愛民,才是割據政權正常的表現,屠蜀而令自己成光桿司令,用腳趾頭想都不可能,最有可能的是清人污蔑張獻忠,掩蓋其鐵蹄蹂躪蜀中之事。
蜀地經此戰亂,又一次人口銳減,清初為了發展農業,鼓勵周邊省份遷入四川,湖廣是最大的人口遷出地。有學者根據《光緒廣安州新志》中移民記載而統計出:“湖北黃、麻籍占入廣安州人數的26.64%,湖北、湖南合計約占60%,”正是這一次大規模的“湖廣遷四川”,使得四川的方言,帶上了湖廣的味道,這也正是題中所言:四川方言和湖北黃岡(麻城一帶)的方言比較像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