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是ThinkingMaps(思維導圖),成人的Mindmap(思維導圖)。實際上,孩子學得思維導圖和成人學得思維導圖并不是同一個東西,當時我寫思維導圖的論文時,曾經在中學做過實驗,一個班用思維導圖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總結,另一個班完全不用思維導圖。
1、思維導圖真的有用處嗎?
“看過的東西總是記不住”,這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當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就會很容易遺忘,這時候,思維導圖就可以出場了。它是很好的整合知識的工具,閱讀一本書,參加一次訓練營,都可以濃縮在幾張圖中,看圖就能回想起當時的內容,也因為這個優勢,我一直喜歡用思維導圖總結記錄。對于內容比較多的思維導圖,我經常采用的是豎屏的形式,做完之后存到手機里,碎片化時間的時候能隨時翻看,
然后我會匯總成一張大圖,方便定位信息,也能會帶來滿滿的成就感。(做完一套覺得很爽)大腦天生喜歡色彩豐富、結構化強的信息,每天記憶干巴巴的文字的效率,完全比不上記憶清晰好看的思維導圖,做筆記能帶給我很多樂趣,心情好了學起知識來也更有動力,今天來分享一下最近制作的一套圖的內容。這套時間管理思維導圖主要幫助我們建立了時間管理體系,目標-計劃-執行-反思,
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可以通過以下4個步驟解決:設定目標,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計劃,應對執行過程中的障礙,反思復盤。今天這套思維導圖給出了七個解決上述步驟的工具,具體內容一起來看看圖吧,01解決情緒問題的「ABCC法則」想解決時間管理的問題,需要先處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帶著情緒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可以用ABCC法則,覺察狀態,進而走出自我否定的泥潭,02提高時間使用效率的「時間日志法」每天不知道時間去了哪里,可以用時間日志法,通過時間記錄我發現,原來我有那么多偷偷浪費掉的時間。03高效溝通減少返工的「SMART原則」職場中效率最低的就是返工,來回折騰把我們累的筋疲力盡,可以采用SMART原則提問,明確任務下達者想要的結果,聚焦關鍵問題,
04形成清晰計劃的「衣柜整理法」只是用腦子記憶,思維很容易就變得雜亂,不知道應該從哪里開始行動。做計劃其實就像整理衣柜,先把衣柜里所有的衣服都拿出來,然后分門別類整理好放進去,再搭配一套出門,對應的就是計劃的收集整理和安排。05「對癥下藥」解決拖延問題拖延癥的產生原因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種,價值感不足、信心不足、分心沖動、反饋延遲,找準原因,對癥采取合適的工具方法,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個番茄工作法走天下,
06「加減乘除法」應對突發事件每天的生活中難免會被各種突發事件打斷,導致我們失去對事件的掌控感,帶來情緒波動甚至崩潰。我們無法避免,只能減少出現的幾率和造成的影響,加減乘除法幫我們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及時反應,妥善安排事件優先級。07建立時間管理的「個人效能環」目標-計劃-執行-反思組成了完整的個人效能環,可以用來分類事件管理的工具與方法論,也可以發現自身薄弱環節,突破卡點,
2、思維導圖學習法真的有用嗎?
教育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訓練如何思考。——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讓我想起剛來美國那會兒曾聽過的一個關于孩子學習規劃的講座,演講者是哈佛大學ProjectZero(零點計劃,創辦于1967年,致力于思維方式研究)項目組的一位教授,講座剛開場他問了在座家長一個問題,“大家平時在家有沒教孩子怎么思考啊?”聽眾面面相覷,陷入沉默。
是啊,我們教孩子識字、算數、陪孩子練琴、運動,但思考怎么教啊?后來,隨著逃逃在這邊上學和我對美國課堂的觀察了解,發現還真的能教,而且老美已經教了20多年,這得歸功于一位叫DavidHyerle的教育學博士,他在1988年整理出8種ThinkingMaps(思維導圖),徹底幫大家把思考這門“課”搬進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