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上的彩禮已經把人壓得透不過氣了,為了一個彩禮多少家庭傾家蕩產,你還在鼓吹要彩禮。要多少彩禮也是如此,如果遇到一個自己萬分鐘意的,可能彩禮有沒有都不是事兒,老兩口沒收到彩禮,卻得到了遠遠高出彩禮的實惠(而且還將長期收下去),讓村里某些收過“彩禮”的養女人非常羨慕。
1、河南南陽彩禮多少錢?
謝謝邀請;我的老家就是南陽宛城區的,剛好這幾天我就在南陽,對婚姻嫁娶方面的事,做了一些了解,在男女婚配的事上,男方給女方彩禮的這一關是必不可少,可以說給彩禮高的便成了家庭的重災區。南陽可以說是500里小平原,人口眾多,男多女少的現象十分嚴重,嫁姑娘要彩禮的現象從古一直延續到今,彩禮的金額可以說是節節高升,就如同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南陽有好多個縣,縣與縣要的彩禮不同,市區與縣城要的彩禮也不同,鄉村與縣城要的彩禮又不同,有高有低,可以說就沒個準。年前我姑的孫子結婚,是屬于南陽市的,給了女方八萬元彩禮,去年我有一個在唐河農村的朋友的小兒子結婚,花了20萬元彩禮。就是這兩天我與當地的好友聊天,在談到彩禮的這個問題時,他們說,少的不低于六萬元,多的可以給出三,五十萬元,這要看貧富而定了,
也有人告訴我全看老丈人和和岳姆娘是不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彩禮要多少,全看女方家庭貧富而定。我在瓦店街上有一位朋友,去年女兒出嫁,問男方要了十萬彩禮,貼進去五萬,一共15萬作為女兒的嫁妝,我稱贊朋友說他思想境界高。但我的朋友卻告訴我,像他這種倒貼的陪嫁,在莊戶人家中大有人在,由此可見,要彩禮高的有,走走形式不要彩禮的人也有,我估計一般都在十萬左右吧!。
2、二婚應不應該要彩禮,要多少合適?
要彩禮和給彩禮這種事情,說句實在話“一個要、一個給”都是各有所圖,“周瑜打黃蓋”也好、“啞巴吃黃連”也罷,都是“愿者上鉤”,與彩禮有什么關系。當我們身邊的一切事物開始轉變為以“物質”來衡量的時候,還有些人非要在“雞蛋里挑骨頭”,只能說明你out了,或者需要抓緊時間去賺錢了,要彩禮不對嗎?我看是是對的。
為什么呢?因為人的思想變了,婚姻的觀念也變了,那位老兄說:我和女朋友戀愛3年現在馬上要結婚,女朋友家里要20W彩禮,可我現在沒那么多錢,但是不給彩禮就不能結婚,我好難啊你們憑什么要彩禮?我覺得能講出這種話的人多數是男人,更進一步講就是缺錢的男人。或許有的朋友就不同意我的觀點了,你這不是買賣婚姻、太低俗了嗎?現在社會上的彩禮已經把人壓得透不過氣了,為了一個彩禮多少家庭傾家蕩產,你還在鼓吹要彩禮,
這樣說的對不對呢?對,但只是對了一半。想娶不花錢的新娘子去印度啊,想多娶老婆去阿拉伯啊,但在這塊土地上,想娶老婆就必須拿彩禮,這就是規矩、并且是幾千年的規矩。你娶的是老婆,花的是錢,這有什么不對嗎?公平交易有什么不對嗎?出不起錢可以終止交易嘛,又沒人逼著你強買,你不講感情,我們可是自由戀愛。自由戀愛、有感情,對嗎?可我認為,要是不講感情恐怕你連“買賣”的資格都沒有,
瞧不上坐在寶馬上哭的女孩兒、看不慣圍著大款轉的女人,恐怕嫉妒心理要大于道德觀念吧。要彩禮是別人的自由,給不給彩禮是你的權利,所以,要不要彩禮是你的事兒,別人給不給彩禮是他的事兒。要多少彩禮也是如此,如果遇到一個自己萬分鐘意的,可能彩禮有沒有都不是事兒,與其遇到事情時自己糾結,不如自己讓起來才是不變的道理。
3、河南哪的彩禮最高,是鄭州嗎?娶個鄭州女孩一般要多少彩禮?
怎么還有人問這種問題?鄭州本地女孩不要彩禮,一般就是送好一萬零一,也有六萬八萬的,但這些都是男方看著給,反正最后都帶到小家去,鄭州女孩陪嫁最少一輛車,陪嫁全款房的也不少。關鍵是鄭州女孩要求高啊,最起碼得門當戶對,外地的窮小伙也得是個人條件極其優越的,你要是窮矮矬又不上進,想娶個鄭州女孩少奮斗二十年那真是白日做夢[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