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鄭州到安徽滁州市(大約600公里)從鄭州過尉氏縣、周口進入安徽省界首市、蒙城、蚌埠到滁州市。二、滁州到黃山(大約320公里),13年,軍閥倪嗣沖受命于袁世凱,在蚌埠建立了“安徽督軍公署”;1926年,軍閥張宗昌在蚌埠建立了“安徽省政府”,使蚌埠一度成為當時全省的政治、軍事中心和軍閥的角逐場;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蚌埠建立了“安徽省維新政府”;1947年為安徽省省會;建國后,一直為地級市。
1、鄭州到安徽自駕游怎么規劃?
從鄭州到安徽旅游,自駕游環安徽大約2000公里,基本上可以把代表安徽的主要景點、徽文化、傳統村落全部游覽。一、鄭州到安徽滁州市(大約600公里)從鄭州過尉氏縣、周口進入安徽省界首市、蒙城、蚌埠到滁州市,沿途可游覽的知名景點不多,可以直達滁州。滁州以其著名的人文資源被旅游業者推崇,特別是狼瑯琊山、醉翁亭等,喜歡人文歷史的游客可以在這里踏尋歐陽修的足跡,到醉翁亭歇歇腳,睡上一覺。
二、滁州到黃山(大約320公里),從滁州出發,過當涂、蕪湖、宣城、寧國、績溪縣。游覽龍川景區,5A級景區,是徽派建筑雕刻藝術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的典范,主要有奕世尚書坊、胡氏宗祠、鄉賢祠、宣紙作坊、靈山庵、龍川水街等景點,從績溪到黃山,游覽黃山。游覽黃山后,向南進入黃山市徽州區,游覽古徽州旅游文化區,包括呈坎、潛口、西溪南古村落等,
古徽州文化旅游區也是5A級的風景區。從黃山市徽州區文化公園出發,沿326省道向西,過休寧縣,進入黟縣,在漁亭鎮轉入218省道,不到黟縣縣城,直接右拐到達西遞鎮,游覽以西遞、宏村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皖南古村落是徽派文化、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化遺產。到安徽旅游,黃山和皖南古村落是最有價值去看的地方,黃山是自然、文化雙遺產,
(從古徽州到黟縣走國道很近,大約50公里,如果走高速大約100公里)。三、從黟縣到到安慶市、六安市,從黟縣出發,沿祁浮高速向西,向北轉入濟廣高速,經過望江縣,到安慶市潛山縣出天柱山收費站到天柱山鎮,游覽天柱山景區。從天柱山鎮繼續沿濟廣高速向北,過岳西縣進入105國道,到六安市的舒城縣游覽萬佛湖景區,四、返回鄭州。
2、蚌埠是從河南劃出去的嗎?
蚌埠市地處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渦淮之濱,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全市人口380萬,土地面積5917公里。轄懷遠,固鎮,五河三縣,禹會,淮上,蚌山,龍子湖四區,據鳳陽府志記載,蚌埠乃古采珠之地,因盛產河蚌而得名。明清之際,它是隸屬于鳳陽府的一個邊遠小鎮,最初被稱為蚌步或蚌鋪,后來由于交通方便,商業不斷發展,蚌埠的名稱也就約定俗成了。
由于此地盛產珍珠,所以蚌埠市又被稱為珍珠城,明洪武初年,朱元朝下令調集數十萬軍工,民工,在家鄉鳳陽營建中都城,蚌埠東郊的長淮衛成了中都城的后衛。明代以后,蚌埠這個佇于長淮衛西北的小漁村,開始逐步興盛起來,當時,這里是由鳳陽府通往北方各地的必經官路,淮河邊上設有渡口,南雜北往的官商客旅,大都要在此歇息待渡,一些服務性的店鋪也就應運而生。
到了清代,淮河下游淮陰板浦所產的淮鹽,大都通過水路運來蚌埠,然后再分別轉運到淮北各地,因而就使這個小集鎮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漸漸地在淮河南岸形成了一條百米左右的小街——這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老大街,1909年津浦鐵路南段和淮河鐵橋相繼開工,蚌埠這個淮河邊上的鄉村小集鎮,便驟然熱鬧起來。由天津、唐山等地來的一千余名鐵路技工和從皖北各縣招募來的兩萬多名筑路民工,沿著老大街和工地附近,搭起了一排排簡陋的工棚,集鎮上除原有的飯鋪和茶棚之外,剃頭店、洗澡堂、小客棧、雜貨鋪等也相繼出現,
淮河岸邊停泊的船只越來越多,碼頭也日益向東西延伸,這就為蚌埠的發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礎。1911年12月4日,津浦鐵路全線通車,蚌埠建立了火車站,將淮河航運與鐵路運輸銜接起來,淮河兩岸的農副產品,通過水路絡繹不絕地向蚌埠集中,然后在經火車轉運長南向寧滬,北達平津;南北城市的工業產品,則從這里分散到兩淮、蘇北和豫東廣大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