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僅僅是官方統計,南京體制內的收入較為隱形,中產人群的數量、體制中層的數量,遠高于其他城市,這種穩定性起到了強大的房價支撐作用;5、一個城市的房價不僅僅是這個城市的收入決定,某種意義上也是周圍腹地的支撐——比如,南京就是社會影響層面的安徽、蘇北所向往的中心城市,(歷史上的江南省首府),周邊的有錢人和頭部人群在南京買房,助推了南京房價;6、南京的城市范圍并不大,也就6000多公里,遠低于杭州、低于蘇州,低于其他同檔城市,實際能用的土地資源和建設用地數量并不多,別以為但凡地圖上畫的空地都是建設用地,這是兩回事;7、產業上,南京的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占比較高,而工業占比較小,其實說明了南京的收入較為穩定持續,產業發展的預期也較好,智素占比較大,聰明人多,收入不低,房價體現了智素的聚集;8、南京體制單位多,大量研究所、高校、集團設計院、國企等,做生意的氛圍不如杭州,但這樣的體制內家庭收入穩定,又持續,不大受波動,浙江經常受到環保政策、產業周期影響,南京這點還好,穩定的人群、收入和產業決定了南京人如果買房,也非常穩定,不大去投資天花亂墜的各種生意。
1、南京的平均收入并不高,房價為什么這么高?
因為南京是北京和上海之間,唯一稱得上“大城市”的城市。城市之大,其實在于主城區的人口、面積與經濟強度,主城區方面,南京比蘇州、杭州人口多、經濟強。南京屬于“主干強、枝葉弱”,高淳溧水和蘇州的常熟、張家港、昆山等,與杭州的蕭山余杭等差別大,城市排名,經常是以整個城市做排名,其實不準確,要以主城區的經濟做排名。
那么,南京是長三角區域僅次于上海的大城市,這意味著資源“聚集”的強度與高度。房價體現的就是這個強度,主城強,則服務業、經濟要素聚集更高。另一點,南京之于江蘇,首位度很低,武漢之于湖北、成都之于四川,這些都是單核城市,省內腹地又弱又小。南京首位度低,增速卻快,過去數年和未來數年,首位度在不斷提高,預期很好。
房價是預期的強烈體現,1、房價是城市價值。南京的經濟體量全國第十一,僅次于杭州,超過了無錫、寧波等城市,經濟發展增速也比較快,小學生增速快于全省其他城市如無錫、蘇州,房價體現出這種人口聚集的增速;2、江蘇是全國第二經濟大省,又強又好,腹地廣闊。這對于南京的發展也是大大有利,隨著南京金融、服務業的崛起,對省內的輻射能力比過去強多了;3、城市價值不僅包括經濟,還包括科教文衛資源,南京擁有省內最好,全國第三的科教文衛力量,這點毋庸置疑,無可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