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后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chǔ)上建造起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圓明園的毀滅資料二十字,圓明園始建于1709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八國聯(lián)軍之后,又遭到官僚、軍閥巧取豪奪的毀滅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圓明園的毀滅資料圓明園的毀滅資料簡介,1、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后,占據(jù)圓明園,圓明園毀滅的資料,50字。
1、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后,占據(jù)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身亡,住在園里的常嬪受驚身亡。英國軍隊首領(lǐng)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2、3500名英法聯(lián)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安佑宮、暢春園及海淀鎮(zhèn)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3、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shù)量粗略統(tǒng)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xiàn)僅存建筑遺址,并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始建于1709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1744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nèi)閣、六部、軍機(jī)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jìn)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jìn)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shè),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時欲修復(fù)圓明園,后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國聯(lián)軍之后,又遭到官僚、軍閥巧取豪奪的毀滅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
燒圓明園資料(1)圓明園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禎(后來的雍正帝),并賜名圓明園。經(jīng)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jīng)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shù)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營造成一座規(guī)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wù),因此也稱“夏宮”。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tǒng)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后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chǔ)上建造起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