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跨黃河發展方案早就有過,幾次報批,但由于國家以及省域區劃問題都擱淺了。濟南北跨說了20年了,為什么沒跨過去,是有深層的原因的,明白人都知道,濟南北跨以后,會對德州產生虹吸作用,會有更多的人才、資金向濟南方向流動,濟南西北部過黃河是德州齊河縣,北部是濟陽縣。
1、濟南北跨黃河,這對于德州的影響有多大?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分析。因為“德州”這個概念,在不同的人的意識中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會認為“德州”指的就是德城區,有的人會認為“德州”指的是整個德州地級市(包括兩區兩市七縣)。所以分析濟南北跨對“德州”影響,也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濟南北跨對整個德州地級市的影響,總體上有利于加強濟南與德州的聯系,改善德州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德州經濟發展,提升德州城鄉居民生活質量。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德州市東部和南部的縣市,以及濟南市黃河以北地區,都是一片被遺忘的角落,特別是慶云樂陵臨邑商河濟陽等縣市,并沒有很好的得到德州和濟南這兩個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濟南北跨如果能夠得到實質性的推進,那么濟南黃河以北的濟陽商河會聚集優質的企業、高校、醫院、機關、科研院所、商業中心、娛樂場所等,路網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也會改善,同時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和消費需求。
與之毗鄰的德州的齊河禹城臨邑樂陵慶云等縣市,也必然會在就業就醫就學消費休閑娛樂等方面得到便利,如果齊河禹城臨邑樂陵慶云等縣市能夠抓住機遇,主動對接,把思想解放一點、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把城鄉公路修寬一點、把斷頭路對接一點、把環境整漂亮一點、把餐飲住宿廁所路牌等提升一點、把辦事審批等服務效率提高一點、把吃拿卡要等不良環境清理一點、把就業落戶政策優化一點、把農產品結構質量改進一點,那么會有很多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相關的產業獲得發展機會,比如休閑旅游、工業制造、農產品種植加工、商業物流、教育培訓等產業。
二是對于德州中心城區來說,目前及以前,偏居省界一隅德州中心城區,自身不夠大不夠強,對其他縣市的向心力、凝聚力也一直不強,更別談什么輻射帶動,濟南北跨以后,會對德州產生虹吸作用,會有更多的人才、資金向濟南方向流動。如果下一步縣級財政稅收等實現省直管,德州中心城區無法從周邊縣市獲得補給,那它的處境會更加艱難,
那德州中心城區如何才能從濟南北跨中受益呢?其實和其他縣市一樣,只要整個德州地級市能夠放開、能夠開放,把自身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營商環境等加以改進,給十一個縣市區更多自主權和財力、資源支持,主動擁抱濟南、服務濟南、融入濟南,九個縣市只要有五個邁進全國百強縣市,整個德州地級市就能脫胎換骨,而德州中心城區也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補給。
目前德州地級市的兩區兩市七縣,雖說同在一個地級市內,但相互間聯系、互動、合作關系很弱,更別談形成合力、共謀發展,濟南北跨后,大家一起擁抱濟南,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地理答啦曾經專門撰寫過一篇《效仿合肥與巢湖一體發展,推動濟南德州同城一體化發展》的文章,建議通過濟南德州兩市合并,讓濟南北跨獲得廣闊土地和眾多勞動力,讓德州各縣市獲得政策、財力、智力,
現在濟南萊蕪合并,怕是很難再與德州合并。不過,只要雙方有足夠的意愿和足夠的智慧,行政區劃的界限還是很容易打破的,比如共享0531區號、在德州境內建濟南高速外環、將齊河高鐵站改成濟南北站、打通樂陵臨邑齊河與商河濟陽天橋長清之間的斷頭路等等。最最關鍵的,還是思想的解放、眼光與格局,無論是誰,只看眼前利益、只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好的政策和機遇,也只能錯失。
2、為什么濟南不跨過黃河發展?
濟南跨黃河發展方案早就有過,幾次報批,但由于國家以及省域區劃問題都擱淺了,濟南西北部過黃河是德州齊河縣,北部是濟陽縣。德州市是我省重要農業產糧地區,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由于齊河縣是德州市靠近黃河較上游的地區,所以德州市引黃河的灌區取水點就建在齊河縣的最南端潘莊村,歷史上濟南幾次想把齊河縣劃歸濟南市,過黃河發展,但德州市不同意,(濟陽縣不利于德州西部生活及灌溉取水)如果德州市不靠黃河了,如遇大旱,上游截流,德州沒有引黃主動權,灌區沒水可用將引起嚴重的難以想象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