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說一聲,我是深圳人,亮出身份證你就是深圳人了,我問戶籍的人,有身份證就是深圳人了嗎。年之前寶安還是縣深圳還是村沒有深圳市,寶安縣人是深圳人嗎非也,毫無瓜葛,后來改了,深圳市寶安區,所以誰都可以是深圳人,這個區域就是各個地方的人,我不認同深圳的文化沒有歸屬感,我不會自稱深圳人。
1、深圳月薪過萬的人有多少?
一說起深圳,大家都知道是高薪城市,似乎萬元月薪在這里就是再普通不過的水平。的確,深圳的薪資待遇在全國是一流水準,月薪萬元的占比居全國前三,但是這座萬元月薪滿大街都是的城市,到手月薪不足六千元的占比近七成,而之所以高薪族多,是因為深圳高端企業多、高端人才多,所以形成了收入差距巨大的現狀。比如普通城市月薪三四千的最常見,萬元的也不少,但比例大約只有100:1,月薪3萬以上的2000:1都不到,
而深圳雖然月薪不足六千的近70%,可萬元級別的高達到近20%,月薪3萬以上的占比高達2%,這這意味萬元月薪的比例是普通城市的20倍,3萬月薪的占比是普通城市的400倍都不止。于是就出現了斷崖式薪資差別的情況,就是說四五千的是基層,一萬的也是基層,一萬的都不相信我這薪資都基層了,怎么還會有這么多四五千的?那當然就是行業不同所導致的,就像軟件行業基層怎么可能和文案基層一個待遇?不論服不服,多個統計機構的統計結果也都是如此,月薪萬元占比2成已經是往多了說,別把高薪城市的現狀當成神話,更不要總拿“我身邊都XXX月薪”,每個人的朋友圈不同,你月薪一萬多,朋友圈和同事大多也都這個水平,這是由你所處行業和所在環境所決定的,
2、1600萬人留在深圳過年,主干道上空蕩蕩,深圳人都去哪里了?
據說深圳這小漁村,豪宅一套,便宜的1000多萬,貴的三幾個億,這房價天天亂竄,前幾天突然被摁下來打了個七、八折,好多人都哭暈在了家里的廁所里。所以,盡管深圳有1600萬人,但還氣力上街的,卻真的不多了,因為,這有房一族啊,正在家里盤算著手里的房子接下來怎么辦呢;而沒房一族呢,則正在數著手里的錢,盼著、等著房價掉下來,等著機會,看啥時夠交首期款呢!而那些手里既沒錢又沒房的深圳人呢,則正悠閑自在地坐在家里的沙發上看春晚呢。
3、深圳10年來增加了713萬人,但大街上感覺空蕩蕩的,人去哪了?
深圳10年來增加了713萬人,但大街上感覺空蕩蕩的,人去哪里了?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我覺得估計很多人想要的答案是深圳衰落了,人都回老家了,或者去其他地方謀生了之類的答案,如果是這樣,那也就沒什么可說了,說的人已經夠多了。[呲牙][呲牙]拋開這個深圳沒有了人的論調,來客觀討論一下人去哪里了?記得我07年剛來深圳的時候,基本每周都會去東門,沒事就去爬塘朗山,去一個大一點的超市人人樂還得去西麗,要不就是去梅林逛家樂福,
大型規模商場那時候基本就是去東門、華強北。現在實話說,都不知道多久沒有去過了,去一趟楊梅坑都需要弄個一日游啥的,因為沒有車,公交又太遠,所以就有深圳市內去楊梅坑的包車服務,20多個人就出發。手機除了接電話也不很少干其他的,基本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不會超過1個小時,每天沒事的時候,還開著電視,現在別說開電視了,我家連電視都沒有了,應該有2年沒有看過電視了,電視機放儲物間了。
說了那么多,只是想說,雖然僅僅10多年過去了,但是深圳,甚至其他城市的大街上人都少了,不是沒有了,而且變得太快,網購、抖音、頭條、喝茶宅家后有更多選擇;外出玩開車的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去惠州東莞等周邊游的;選擇在大街上閑逛的人確實越來越少了。還有一個特別的原因,就是10多年里,深圳的購物中心增加得太多了,基本每個區,甚至每個街道都有一個或多個購物中心,家門口就有公園,體育設施,萬人空巷擠東門步行街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