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高考移民”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高考錄取制度中存在的各省市高考分數線和錄取率的差距。為了考上一所理想中的好大學,不在戶籍所在省市參加高考而去外省市參加高考的考生稱之為“高考移民”,在這種高考政策的情況下,少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數線的差異及錄取率高低不平衡,通過轉學或遷移戶口等辦法到高考分數線相對較低、錄取率較高的省市參加高考。
1、為什么有些河南人想送孩子去陜西高考?陜西高考真的這么容易嗎?
感謝邀請。為什么河南人都想送孩子去陜西高考?原因是河南考生較多、競爭激烈、高校較少、錄取率較低,而陜西相對而言考生較少、競爭一般、高校較多、錄取率較高,陜西省有近百所高校,屬西部地區高教強省,在陜西省高考自然比河南等省份容易些。為了考上一所理想中的好大學,不在戶籍所在省市參加高考而去外省市參加高考的考生稱之為“高考移民”,
這種特殊現象是由于我國各省市之間教育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高中教材不盡相同,高考實行各省、市、自治區不同試卷,各省市分別評卷和劃定高考錄取分數線的政策。在這種高考政策的情況下,少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數線的差異及錄取率高低不平衡,通過轉學或遷移戶口等辦法到高考分數線相對較低、錄取率較高的省市參加高考,
一般來說,高考移民的移入地區一是京、津、滬等經濟發展水平高且高考錄取分數線低的直轄市;二是海南、安徽、福建等經濟發展水平低且高考錄取分數線也低的東部省份;三是經濟和教育水平低而高考錄取分數線更低的西部地區。對此,國家《教育部公安部關于做好綜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各省市也采取多種措施遏制高考移民現象的發生,但屢禁不止,
造成“高考移民”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高考錄取制度中存在的各省市高考分數線和錄取率的差距。錄取分數差距的存在,既反映出高考的不公平性,也成為“高考移民”的強大動力,筆者地處秦晉交界地區,高考移民時有耳聞,更有甚者從小學開始就已移民了。筆者認為,既然高考移民現象是事實存在,為了體現高考的公平及社會公平,在全國各地大都放開戶籍限制的情況下,禁是禁不止的,堵是堵不住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既要依法保障每一公民的受教育權利,多方維護國家高考的公平,又要加強引導,完善制度,規范管理,疏導結合,全力構建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
2、平常考試穩定630,高考只考了598,我還是在河南,怎么辦,要不要復讀,心里好難受?
598分能上鄭大和西農了。211和985都能上,有什么糾結的?630上C9也難,復讀?明年就算發揮好也就是好點的985,幻想清北不是很現實,高三的苦再受一遍,能熬到高考,考場上壓力期望太高,手抖心慌,能不能正常發揮還再未定之天,先上個985,好好學,或者轉專業,或者考研上清北,研究生畢業了,也就比復讀一年上本科畢業多上一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