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是一個公民的基本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人們生活在一個國家,但這個國家不屬于人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愛國的內涵與過去相比發生了質的變化,愛國某種程度上,是保障人的自由生存權的需要,封建統治者強調人民愛國,實質是維護皇權,這樣,公民愛國實際上是熱愛自己的政權,捍衛自己的根本利益。
愛國是一個公民的基本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傳統儒家文化中,強調“舍身取義”,就是為了捍衛國家主權,為了國家利益而舍身。愛國某種程度上,是保障人的自由生存權的需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愛國的內涵與過去相比發生了質的變化。封建統治者強調人民愛國,實質是維護皇權。人們生活在一個國家,但這個國家不屬于人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屬于人民,人民當家作主。這樣,公民愛國實際上是熱愛自己的政權,捍衛自己的根本利益。
2、中國古代關于 愛國人士的 資料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后官縣人,又名少木、石林,清代政治家、政治家。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云貴總督的管一品,兩度出任欽差大臣;因其倡導禁絕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