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將要參加高考的學生而言,《生活在樹上》這篇滿分作文毫無借鑒意義。滿分作文爭議這么大難道不應該重判嗎,更何況這份滿分作文是評卷組集體經過討論后非常慎重給出的分數,?這篇作文如果放在其它省份,結果難料,但絕不會是全給高分,更不會是全給滿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篇作文根本不是臨場發揮的。
1、浙江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鋼筆書法,大家怎么看?
鋼筆書法是書寫的主流。當今各種行行色色的筆多如牛毛,各種書寫形式千奇百怪。在我國中小學生中,仍然提倡使用鉛筆-鋼筆寫字,其目的就是要打好書寫基礎,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寫好字。不同年級進行鋼筆、鉛筆書法比賽,在青少年學生中展示卓越的書法才能。即使到大學,走向社會也還是丟不掉用鋼筆書寫習慣,現在我國高考中規定一律使用藍黑色鋼鐵書寫答卷。
2、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有可能因為社會輿論而改分嗎?
不可能改分!體育比賽能不能因為裁判的誤判而改變比賽結果呢?目前還沒先例,大不了事后給裁判員以相應處罰,更何況這份滿分作文是評卷組集體經過討論后非常慎重給出的分數。據有關人員透露:第一位閱卷老師只打了39分,后面兩位老師打了55分,閱卷組長最后定了滿分,有人會反問:滿分作文爭議這么大難道不應該重判嗎?高考閱卷是非常神圣而權威的,其結果不容隨意更改。
不會因為有幾個人在嚷嚷就去撼動她的神圣與權威,假設是閱卷有問題,結果不會改,但對閱卷老師的處理是必須的。題外聯想:現在某些人是不是做得有的過了?南京一中因高考成績略遜就被家長鬧校,并高喊“校長下臺”,這種干涉學校校務的事件不但沒遭譴責,反倒引來大批支持者。逼得學校出面“道歉”,老師言行上稍有不慎就會遭到熱議、舉報,非得人家丟了飯碗不可而后快。
我認為,單位內部的小事件只要在單位內部處理一下就夠了,不要把事態擴大化,造成人人自畏,某些人也不要鉆營別人的隱私去蹭自己的熱點。領導們處理問題要有個準繩,別為滿足少數的私憤去把下屬整得不能混,動輒嚷嚷,嚷嚷了就“一捋到底”,這種風氣要不得。嚴以待己,寬以對人,用一顆仁愛、寬容之心對待別人,悅人亦悅己,
3、2020年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是否有借鑒價值,放到各省批卷組會拿到怎樣的分數?
真的不想評判這篇《生活在樹上》。?我只想說,文章是寫給人看的,所以,寫文章首先就要“”說人話”,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文章可以作為另類的被研究的對象,但肯定不是普羅大眾閱讀欣賞的材料。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擺在那里,但很多時候,作文的評判尺度是不一致的,因為評分者的審美標準不一樣,這是無法統一的,?而高考作文還無法量化到可以機器評判,于是,就有了三個人的評分不一致,超出預定誤差,最終提交給評分組長做終極裁定。
于是,就有了一腳地獄一腳天堂的可能,?這篇作文如果放在其它省份,結果難料,但絕不會是全給高分,更不會是全給滿分。對將要參加高考的學生而言,《生活在樹上》這篇滿分作文毫無借鑒意義,建議學生切勿模仿,因為你不能保證一定也有這樣的運氣。也許有人就喜歡這樣的文章,就喜歡云里霧里的貌似高深莫測,沒問題,存在即合理。
4、高考滿分作文是怎么“煉”成的?難道就一絲破綻也沒有嗎?
有破綻,破綻太多!其一:一個正常學習的高中生,絕對沒時間去研究那些西方的所謂哲學家,也不會去專攻中國古文中,那些已經被大家丟在角落里的,晦澀難懂的文字。如非腦子里進水了,其二:一連串古怪文字,使人想起兩個字:“密碼”!幾千萬個考生中,能夠寫出這一長串“密碼”的,僅此一人。如果考官大人認得這些“密碼”,
給個高分,那是必須的。因為“密碼”就代表是那一個考生,其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篇作文根本不是臨場發揮的,是考前出于他人之手,可能類似的文章不是一篇,大同小異,但基本手法不變,這一連串古怪文字和西方那些東西一樣會出現,不過換個標題而已。為了體現公平競爭,杜絕考場作弊,希望有關部門介入,作深入的調查,給幾千萬學子一個明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