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沙河邊工作,在澧河邊居住,可以說見證了沙澧河風景區(qū)的建設和完善。當時的設計,旨在通過八大主題公園全面涵蓋漯河厚重的河流文化、航運文化、文字文化、酒文化、戲劇文化、農(nóng)耕文化、橋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紅色旅游文化,構(gòu)建出了“城在水中映,水在綠中行,人在畫中游”的人間仙境。
1、深秋漯河哪里最美?
我先拋磚引玉。深秋季節(jié),漯河最美的觀光勝地應該就是沙澧河風景區(qū),周末,帶上家人朋友,或騎行或步行,可以逛上一整天。一直在沙河邊工作,在澧河邊居住,可以說見證了沙澧河風景區(qū)的建設和完善,從原來的土河坡到現(xiàn)在硬化植綠,從原來的防洪河堤到現(xiàn)在的網(wǎng)紅打卡地,風景區(qū)也見證著漯河的繁榮與發(fā)展。沙河澧河穿城而過,形成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
2006年,漯河市委、市政府在廣泛征求民意的基礎(chǔ)上,做出了開發(fā)沙澧河,打造沿河風景長廊、休閑長廊、文化長廊和生態(tài)長廊的惠民決策,這是集城市防洪、園林綠化、飲用水源保護、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改善民居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西起新107國道西100米,東到沙河與京珠高速公路交匯處,區(qū)域面積約86平方公里。
為此,專門成立了建設管理單位沙澧河建管委,我的同事調(diào)去當了一把手,為沙澧河建設付出了艱辛和智慧,工程原計劃總投資20多億元,分三期實施,建設工期3年至5年。2006年11月工程正式啟動,工程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圍繞“兩河”,廣泛布綠,拓寬水面,修建沿河八大主題公園和觀光大道,加大對沿河兩岸改造力度,實施“引水入城”工程,打造“水韻名城”,實現(xiàn)“城、水、人、綠、文”和諧統(tǒng)一,
沿河八大主題公園是沙澧河濱河風光景觀帶的核心,其分別是:西灣晨霞(107國道至井岡山路沙河橋)、芳風雅頌(井岡山路沙河橋至嵩山路沙河橋)、覽古涵遠(沙澧河交匯處)、醴泉夕照(嵩山澧河橋至人民路澧河橋)、濠濮快意(泰山路橋至京廣鐵路橋)、馥風澄爽(京廣鐵路橋至金山路橋)、青岫寫秋(金山路橋至黃河路橋)、揖峰罨畫(黃河路橋至董莊沙河橋)。
當時的設計,旨在通過八大主題公園全面涵蓋漯河厚重的河流文化、航運文化、文字文化、酒文化、戲劇文化、農(nóng)耕文化、橋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紅色旅游文化,構(gòu)建出了“城在水中映,水在綠中行,人在畫中游”的人間仙境,沙澧河風景區(qū)逐年完善,第一期建成后,憑借沙澧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優(yōu)勢,達到了省級水利風景區(qū)規(guī)定的有關(guān)標準和要求,被評為“河南省水利風景區(qū)”。
2、你小時候在麥地里拾過麥子嗎?還記得是什么感受嗎?
【原創(chuàng)】一提起小時候在麥子地里拾麥子,好像又回到那火紅年代人人愛集體的童年,小時候的你追我趕比學趕幫,學雷鋒見行動,當好公社小社員,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拾麥穗愛集體,再苦再累也歡喜;人小志氣大,麥芒再扎也不怕,孩童時的口號記憶猶新,我的小學老師是個女的,她說話和藹可親,一雙美麗的大眼炯炯有神,對待我們這些頑皮玩童無微不至;小學生們一人兩垅地,有的挎著小書包,有的脖子套著小布兜,弓著腰一手一垅地,麥芒像針一樣扎在手上,兩只小收到處都是掉下小皮,一塊兒一塊兒露著血絲,雖然苦累疼,但看著前邊地頭擺放著鐵桶里,有攪拌好甜滋滋的糖精涼水,一人一小葫蘆瓢,涼嗖嗖的機井糖精水下肚,仿佛活成了神仙一般,臉上的汗水和泥土攪和一起像小木偶人一樣,看著既可愛又好笑,拾到頭的小學生每人一粒人丹,含在嘴里既甜還涼簡直美極了,榮獲第一名的還能獲得紅旗獎,先拾到地頭的掉轉(zhuǎn)頭幫助進度慢的,真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也挺暖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