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增多,這對于陜西地區是好事,同時也要注意風險,畢竟這里的干旱持續了半個多世紀了,植被恢復不是一二天的事,雨水突然增多,往往出現山洪暴發,給人民的和生命財產帶來損失。說到2020年的年景,村里的一些老人就說明年會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這說的是什么意思呢。
1、2020年陜西雨水多嗎?
3月23日到24日,中國氣象局聯合水利部,組織多家單位進行氣候趨勢會商:預計今年汛期5月到9月,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呈現南北多、中間少的分布特征,澇重于旱;全國大部氣溫偏高,黃淮西部、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高溫熱浪,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臺風個數較常年略偏多,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略偏多,強度偏強。
因此,需要加強暴雨洪澇、干旱、臺風、高溫熱浪和強對流等氣象災害的綜合防御,結合陜西省所處的位置可以預測2020降水應該較往年偏多。這幾年陜西雨水較往年偏多,黃土高原開始變綠了,一些荒山小草也長出來了,植被覆蓋度提高了,黃河水也清了,這是我們可以見到的事實,以甘肅為例,1961年至2015年,平均每10年升溫0.29攝氏度,河西走廊每10年降水增加4毫米至12毫米,
2018年甘肅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7攝氏度,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多27.7%。陜西相鄰于甘肅,降水與甘肅一樣,也會多了起來,西北地區降水增多,大家一致認為是暖濕化的結果,由于全球變暖,水循環有了動力,使更多的水汽伸入得更遠,空間范圍更大。上圖是去年冬季12~次年2月份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分布圖,從圖的顏色來看,全國紅火火一片,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地區氣溫偏高,東部沿海地區較常年高1~2°C,大部分地區高1°C,
這意味著我們國家去年又渡過了一個暖冬,不僅如此,整個北半球也是一片暖陽。這意味著今年的春天提前了,筆者樓前的報春花早于往年十幾天,提前綻放,3月25日廣西等地出現了區域性暴雨,該地已經滿足入汛標準,也成為歷史上僅次于1983年開汛第二早的年份。由此今年3月25日開啟了華南前汛期進程,入汛時間較正常年份4月6日偏早12天,
物候與汛期的提前告訴我們,今年水汽較常年還要旺盛,會有更多的水汽伸入西北,陜西降水較往年預測偏多。從大氣環流角度來看,暖冬會有更多的能量被海水所吸收,西北太平洋海岸能量集聚,會使副熱帶高壓變得活躍起來,其位置變化更為頻繁,使得更多的水汽登陸我國,臺風登陸次數偏多,生成數量增多,都會給我國內陸地區帶來更多的降水,
太平洋水汽較為活躍,還會直接影響到華西秋雨的增多,去年陜西漢水流域出現二次洪峰,這意味著今年的降水也有可能不低于往年,還有可能出現澇災。雨水增多,這對于陜西地區是好事,同時也要注意風險,畢竟這里的干旱持續了半個多世紀了,植被恢復不是一二天的事,雨水突然增多,往往出現山洪暴發,給人民的和生命財產帶來損失,
2、今年種玉米雨水量怎么樣?
小編小時候就常聽到大人說幾牛耕田、幾龍治水、幾人分丙等說法,這些就是對年景的預測。而說到2020年的年景,村里的一些老人就說明年會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這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在民間還有龍多不治水的說法,因為民間傳說龍王爺是管雨的神,民間認為“五龍治水”就是風調雨順的一年,這樣東南西北中都有神龍,各司其職。
而龍少了就會發大水,而龍多了則會出現旱情,而在2020年第一個出現辰日是在初二,因此明年就是二龍治水,根據灶馬頭看年景,明年的雨水會偏多。今年的情況也比較應景,未來一周,隨著暖濕氣流增強,配合北方南下的干冷空氣,江南南部和華南一帶將會頻繁出現強降雨天氣,暴雨和大暴雨都可能成片出現,華南地區降雨量將由前期偏少轉為偏多,
河南,安徽等省小麥干旱嚴重,今年小麥很多都旱的提前收割,預計后期雨水會集中!整體會是南方前期澇,北方前期旱,隨著太平洋季風北上,北方夏季作物澇!下邊說點下雨的歇后語:不怕初一陰,就怕初二下。初一下雨沒有關糸,初二下雨或陰天,那前半個月雨水就多;如果初一初二都是晴天,那前半個月以好天為主.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