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為陸遜送信的太子太傅吾粲,也被下獄處死,而對陸遜,雖然沒有直接處置,孫權也是派人屢次上門責罵責怪陸遜,導致陸遜最終郁郁而終――“憤恚致卒”。只憑關羽累死也拿不下荊州,戰爭勇力固然重要,但最關鍵還得靠智慧,關羽是三國時代少有的大將,但弱點也很嚴重,目空一切,狂傲無比,自古驕兵必敗,但陸遜可不是普通的智將,夷陵之戰,劉備舉全國之力來攻,差不多全軍覆滅,得荊州后,曹營幾次出兵謀取,都被陸遜擋住,都說明陸遜的才能是三國時代的鳳毛麟角,而且陸遜并不孤立,長江對岸,就是吳軍的大營,而且陸又是吳軍統帥,隨時可調各路人馬來援。
1、假如把陸遜跟關羽互換位置,陸遜率五萬蜀兵鎮守荊州,關羽率三萬吳兵能拿下荊州嗎?
只憑關羽累死也拿不下荊州,戰爭勇力固然重要,但最關鍵還得靠智慧,關羽是三國時代少有的大將,但弱點也很嚴重,目空一切,狂傲無比,自古驕兵必敗,但陸遜可不是普通的智將,夷陵之戰,劉備舉全國之力來攻,差不多全軍覆滅,得荊州后,曹營幾次出兵謀取,都被陸遜擋住,都說明陸遜的才能是三國時代的鳳毛麟角,而且陸遜并不孤立,長江對岸,就是吳軍的大營,而且陸又是吳軍統帥,隨時可調各路人馬來援。
2、陸遜前期感覺比周瑜還強,奪荊州破劉備很厲害,后期為什么感覺不到陸遜的能力了?
不是陸遜沒有能力、江郎才盡,而是陸遜卷入了“南魯黨爭,”古來最受帝王所詬病的即是立太子的黨派之爭,這里面稍微有一個閃失,站錯隊伍,便致后患無窮,而陸遜恰恰是看不慣“南魯黨爭,”屢次諫言孫權讓太子孫和繼位,話說的還挺重,用現在話說,沒拿自己當外人,居功自恃,才招致惹禍上身!陸遜宗族曾與孫家就有世仇,孫權大哥孫策曾經受令袁術,攻打曾經廬江太守陸康,導致陸氏家族死傷過半,而陸康恰好是陸遜的大爺爺。
所以孫權始終對陸遜有所保留,劉備起兵伐吳時,陸遜臨危受命,也是孫權不得已而為之,事后大敗劉備,穩住江東,陸遜是繼周瑜之后東吳第二大功臣,孫權確實也給陸遜留足了面子,不過孫權晚年在選繼承人上犯了不少渾,江東也被攪和的一片亂。陸遜錯就錯在自以為要站在立太子選嫡出,堅持選太子孫和,諫言有:“太子正統,宜有磬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