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索要彩禮,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事情。造成這種天價彩禮的原因有以下幾個,家里面還有幾個兄弟,彩禮錢要了12萬,攀比,經常聽到一句話“鄰居張大嬸家的閨女彩禮要了15萬,我閨女哪哪都比她強,彩禮不能比她少吧,”好像是彩禮少了就證明女孩條件更差,為什么現在大家都討厭天價彩禮,更是因為有去無回。
1、在開封市區結婚,你覺得收多少彩禮合適?為什么?
感謝邀請!結婚索要彩禮,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事情!各地有各地的風俗,至于多少?根據情況而定,高點上百萬,低點根本不花什么錢,具體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這得看個人能力和自身條件而定,一般情況下,男方兄弟比較多一點的,面臨著要平分父母的財產,這時女方索要的彩禮相對性要高點,而對于獨生子女家庭,無形當中索要的彩禮肯定要低出許多。
對于身體殘疾的男方,在迎娶新人之先,肯定要付出一大筆的彩禮!因為絕大多數女性看中的只是他的錢財,而不是它的品相。你說不是嗎?當今的社會錢雖然不是萬能,但沒有錢絕對不能,這也造就了人們在婚姻當中,將對方的財產和金錢放在首位,至于感情只能慢慢相處磨合,最終是否幸福!只能靠自己的命運。所以說禮金也就差了他們婚前的主要部分,
2、大家說彩禮多少比較合適?南通這邊28.8起步了,上不封頂?
先說一下我的觀點吧,彩禮古來有之,必須有但要適量(例如10001元,寓意萬里挑一)。中式婚禮近幾年大家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天價彩禮,中國很大,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風俗習慣,甚至十里不通俗,關于彩禮的討論也愈演愈烈。我是河南開封人,也是彩禮的重災區,我家附近都是10-20萬的彩禮,另外三金(五金)等等,前提是有樓房。
造成這種天價彩禮的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窮,這是最重要的,農民窮了一輩子,平時沒有發財的機會,一輩子就碰到這一次可以光明正大理直氣壯發財的機會怎么能錯過。第二:攀比,經常聽到一句話“鄰居張大嬸家的閨女彩禮要了15萬,我閨女哪哪都比她強,彩禮不能比她少吧,”好像是彩禮少了就證明女孩條件更差。第三:無奈,農村一般都是兩三個孩子,一般都是有兒有女,
如果自己家閨女出嫁不要添加彩禮,等到自己兒子結婚就沒錢給兒媳彩禮錢,就娶不到媳婦,這就很無奈了,這種惡性循環無解,更無奈。第四:女孩數量太少,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了,基本的供求關系,就像買東西,物以稀為貴,你不買我買。每到過年,單身適齡女孩家都會有排隊相親的現象,這個錢都花出去就不錯了,很多人有錢還不一定能娶到媳婦,
我家那一條街上現在有十幾個單身男孩,但是只有2個單身女孩。注定是受人追捧的稀缺品,第五:不對等。為什么現在大家都討厭天價彩禮,更是因為有去無回,只有天價彩禮,沒有對等的嫁妝。往往是男方十幾萬的彩禮,女方幾床被子當嫁妝,如果有適當的嫁妝我相信不會有那么多人反對了。我的觀點是,彩禮和嫁妝都要有,一是傳統,二是祝福,
我們要改變一個觀念,彩禮不是對女方父母養育女方的補償(因為經常聽到一句話,“我父母把我養這么大給他們點錢怎么了?”),而是雙方父母對于子女組建新的家庭的啟動資金,子女年輕沒有太多錢但是年輕確是花錢的時候,有了彩禮嫁妝這筆錢可以讓子女度過一些困難,為他們未來的生活減少一些阻礙,而不至于落入“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地步。
3、河南省現在結婚彩禮、嫁妝一般是多少錢?
我們豫西地區已洛陽為中心輻射,那我就說說洛陽的彩禮價錢吧,十年前的洛陽市區的彩禮也就是3-5萬之間,家長還一般都是商量的意思來著。不會為難年輕人,畢竟自家的都是獨生女或者獨生子,大家都知道意思,誰也不會為難小的。當然你要是條件好的,想多給也可以,市區的彩禮一般都是比較低的,那么鄉村那邊可就高起來了。據我了解,接近洛寧那邊的彩禮是最高的,
一次彩禮錢就能要到10 萬左右,這還非常普通。你沒車沒房還嫌棄你,覺得你沒本事,在鄉村結一次婚,這可是把老人的錢包全部掏空了,說一個事情吧,我伙計在洛陽找了個洛寧的女朋友,長的漂亮,就是家庭條件不好。家里面還有幾個兄弟,彩禮錢要了12萬,最后陪嫁過來的就幾床被子,現在還天天吵架,鄉村的價值觀與城市不同,城市里大多都是獨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