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的經濟整體上還算可以的,在當年的陣痛之下,還沒有完全倒下、還能做成今天的模樣,已經是很不錯了;6、黃石著名的大型企業有。湖北黃石是1951年建市的,是湖北省武漢市以外的第二個省轄市,現在的十幾個地級市、直管市當時還都是地區行署和分管的縣,湖北建市最早的另外一個地級市是十堰市;黃石是因為境內有鐵礦、有銅礦,有鋼鐵廠、冶煉廠,還有水泥、煤礦;十堰是中國的第二家特大型汽車制造廠二汽落戶這個山區地界了;2、計劃經濟年代,黃石、十堰這樣的因廠建市的地方自然沒得說的,都是國家統購統銷的,都是央企、國企、特大企業的,那時叫部屬企業,黃石有四、五家,央企十幾家,礦山、鋼廠、冶煉廠、水泥廠、建材廠、礦建公司、井巷公司、地質探礦隊遍地都是,黃石的經濟一直到八十年代末在省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在湖北是有名的黃老二了,牛氣得很的,黃石的底蘊甚至比相鄰的省會城市南昌、合肥、長沙都要厚實的,更別說湖北省內的其他農村地區了;3、然而,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大浪淘沙呀。
1、江蘇未來經濟怎么樣?
如果在未來我國能出一個超級省份,那么這個省份最有可能是江蘇,甚至比廣東的還要強悍。雖然當前我國的省份經濟發展中,雖然江蘇的經濟總量排在廣東省之后,但是江蘇的城市發展均衡程度以及地勢地貌更加有優勢,廣東除了珠三角以外,其他地區多山區,這樣的地形,在未來城市繼續拓展稍占劣勢,江蘇自古便是富庶之地,目前也是教育事業發展最好的省份之一,雖然江蘇當前蘇南和蘇北城市的經濟發展有差距,但是差距并沒有廣東那么明顯。
并且蘇北城市欠缺的只是經濟導向以及政策指引,一旦獲得相關條件,蘇北地區完全有能力發展的和蘇南一般無二,屆時江蘇的全域發展是最佳模式,從事物發展導向性來看,未來一個城市獨大、一個區域獨大的格局肯定不適合經濟繼續發展,比如當前的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多多少少都有省會獨大的影子。這樣的發展格局弱的城市越來越弱,未來沒有城市互補的可能性,
就像當前很多省份港口整合,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產業協調,整合促進就是這么個道理。江蘇未來如果能繼續保持高度經濟增長,城市與城市之間良性協調,各個城市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將每個城市的而優勢產業形成完整的閉環生態鏈,那樣整個省份會共同促進,加之上面說了江蘇的地勢地貌完全符合這般發展,屆時江蘇會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標桿省份,總之,個人非常看好江蘇,
2、湖北黃石的未來發展前景怎么樣?
資源挖出財富,大冶枯竭了。同時,黃石依賴于此的大型冶金廠礦大幅萎縮,制造行業曾經的大量中型國企,因錯失改制良機,也幾乎倒閉殆盡,那么,現在,黃石有什么優勢呢?地理區位,離武漢近,一直被吸血。吸血不只是大企業總部搬去武漢,還會造成本土中小企業難以成長,比如,黃石各單位的網絡信息工程多被武漢公司承接,大樹底下難長草,
武漢要沖新一線,一時半會沒有機遇外溢,還將不斷地吸納周邊。政策層面,省府著眼全局均衡發展,重點支持一主兩副,黃石也得不到特別的項目扶持和政策傾斜。所以,靠客觀條件,短期內黃石發展成大城市不太可能,既然,黃石失去了曾經的優勢,又缺乏額外的扶持,奚落和埋怨沒有用。未來,只有跟其他城市展開同質化競爭,套路無非是:對內不斷優化城市軟硬環境,對外大力招商引資,
同質化競爭關鍵在人,超越要靠全市上下的倍加努力。當然,首先是干部素質和干勁,市級領導只能看水果湖的安排,相信他們吧,如果全市各級各單位重視人才,機制有活力,干群比別的市更積極進取一些,黃石GDP還是有望前追幾名的。其實,覺得黃石目前的發展勢頭還算可以,黃金山開發思路清晰,電子產業異軍突起,日漸成勢;城市建設,奧體中心等幾園幾中心,建筑氣勢不凡,變化一年一個樣。
市區南拓北接,街道跟大冶城區連成片了,若加上花湖,咱們生活的這個城市(叫黃石或大冶),街巷相連的聚居人口或超100萬,從衛星夜光圖看,黃石比襄陽小不了多少,卻比宜昌城區大。黃石GDP增長速度每年還是略高全國平均,總量雖不大,人均并不低,說明自身在不斷發展進步,所以,不必悲觀和責難,要團結不要分裂,忘掉黃老二,重新打精神。
3、湖北的經濟能超過江蘇嗎,你怎么看?
江南是永遠的江南,歷史上看,江南永遠是中國最發達、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這個在過去沒有變、以后也很難變,這就是一直存在的規律,就和1 1=2一樣一直被人承認,突然有人說1 1=3,有幾個人會信、會跟呢?別想太多,理性,做好湖北自己就行,何必攀比,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經濟發達、人杰輩出就是江南的特色。